打开APP

Cell:性激素通过控制基因开关影响性别相关行为

小鼠的具性别特异性的行为受性激素—雌激素、睾丸素及孕酮—控制,包括交配、攻击性以及母性行为。然而大脑中这些调节器的下游到底发生着什么还不为人所知。 近日,发表在Cell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激素控制着各个基因的启动与关闭,每个基因都以一种模块化的方式影响着特定的行为—例如,一个基因影响着一只小鼠是否会照看她的幼崽,而另一个基因则影响着她对性挑逗的接受程度。

2012-02-10

Immunity:激素和微生物驱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性别偏差

2013年8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众所周知女性可以装载比男性更强大的免疫反应,但这种防止感染的增强保护反应会导致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更大的风险。 8月22日在Immunit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自身免疫性疾病性别偏差的根本原因,阐述了某些多见于男性的肠道微生物是如何可以帮助保护他们抵抗1型糖尿病的。 这项新研究表明,微生物配合性激素造成这种了这种性别偏差。

2013-08-26

Structure:丁建平等揭示MHF复合物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细胞》子刊《结构》(Structure)报道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丁建平组、周金秋组关于MHF复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 范可尼贫血症(Fanconi anemia,FA)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除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外,还伴有多发性先天畸形,并易患多种癌症。

2012-11-18

孤独症对不同性别影响不同

2013年8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 --最新研究显示,孤独症对不同性别影响不同。英国的研究人员扫描分析了120名男女的大脑,其中半数受试者患有孤独症。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女性的大脑反应更加复杂,因而也更难以被确诊孤独症。在英国大约有1%的人群患有该病,大部分是男性,因此现有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男性身上。

2013-08-11

Hydrol Proce:张一平等揭示哀牢山林区蒸发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

一般认为,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蒸发也应该呈现出增强的趋势。然而,观测数据显示,全球大部分地区蒸发量普遍呈下降的趋势。一些研究推测,工业生产活动造成的大气颗粒物的增加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农田灌溉、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因素也可能通过影响气象要素的观测值,进而可能误导我们对于气候变化的认识。

2012-08-07

ZJLS:张亚平等宝兴树蛙复合体物种系统进化研究获进展

扩散和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海拨环境下的两栖动物长期栖息于较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自身活动性较差,而青藏高原东缘山区受高原隆起影响,地质结构极端复杂,这使得居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宝兴树蛙成为研究进化和物种形成的良好材料。

2012-11-18

J Med Chem:左建平等发现2,4-二氨基喹唑啉类登革病毒抑制剂

登革病毒(Dengue Fever Virus,DV)感染引起的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这种可致命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已威胁到全球1/3的人口。目前,世界上针对DV感染尚无有效疫苗可用于预防,也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

2012-11-18

NIH:今后临床前期实验应提供实验动物的性别信息

NIH宣布今后临床前期实验所使用的动物个体和动物细胞样本需要提供性别信息进行备案。

2014-05-28

Curr Biol:周雯等发现人类化学信号可在个体间有效传递性别信息

在动物王国中,很多最为基本的行为(如觅偶行为)都是由信息素来介导的。实现这一过程需要两种器官的参与:一种是可以向空气中散发信息素的器官,另一种是灵敏的信息素探测器官。较之其他灵长类动物,虽然人类的皮肤上有更多的可散发信息素的汗腺组织和分泌物,人类却并不具有绝大多数动物用以接收和探测信息素的结构——犁鼻器或副嗅球。人类对信息素的感知与编码似乎只能依赖于包括嗅上皮、嗅球在内的主嗅觉系统。

2014-05-23

Envir Sci & Tech:于昌平等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降解研究获进展

双酚A(BPA)使用量大,在环境中存在广泛,是备受关注的内分泌干扰物之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环境生物技术研究组致力于新型污染物迁移转化的研究,近期研究揭示了氨氧化细菌对BPA的转化机制。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