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ment:Y染色体决定性别?NO!古老性基因或许是性别决定的始祖
近日,来自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者使得哺乳动物的一种“退休”的性基因重新复活过来,使其开启雄性小鼠的发育;这种名为Dmrt1的基因虽然不会被哺乳动物用来确定性别,但其却在决定许多脊椎动物的性别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青蛙、鱼类及鸟类等;相关研究为揭开决定人类和动物性别的基因的进化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和思路。
陈列平等4人获世界级科学大奖——威廉·科利奖
近日,美国纽约癌症研究所宣布,授予福建医科大学教授陈列平(实验室网站)等4人威廉·科利奖(William B. Coley award)。陈列平等4人的获奖理由是在发现细胞程序性死亡-1(PD-1)受体途径中作出了杰出贡献。《科学》
Current biology:多巴胺让我们更加渴望平等
如果有一个药片能让你更加富有同情心,更加愿意帮助不幸的人,你愿意吃下去吗?近日,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current biology。
抗疟“新武器”:基因技术改变蚊子性别构成
会叮人的雌蚊子是疟疾传播的最大“帮凶”。英国新一期《自然·通信》杂志10日报告说,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转基因技术,可大幅改变蚊子后代的性别构成,让雄性占绝大多数,最终致使蚊群在数代后无法繁衍,从而阻断疟疾
“胎儿写真”或成为性别鉴定的幌子 或制造左撇子
超声对人体组织具有物理效应,但目前还没发现会伤害胎儿 近年来,一些商家看到孕妇和胎儿预防保健中蕴含“商机”,便开发了用超声设备进行胎儿宫内摄影、摄像的项目,让准父母们提前见到宝宝在子宫内的样子,甚至打印出3D模型。作为一种能量辐射,低剂量的超声在产前检查与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胎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滥用超声是否有长期潜在的危险则未有定论。国外有研究显示,超声或许与“左利手”的现象有关。
卫计委:禁止非医学胎儿性别鉴定 工作纳入目标责任管理
9月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与此前2003年1月1日施行的《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
奥地利科学家通过性别差异研究 优化治疗老年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指60岁以后发病或延续的糖尿病,因其并发症多,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临床治疗不断引起社会的关注。 奥地利萨尔茨堡科学家Sigrid Panisch女士通过具体统计分析研究,针对性别差异,优化2型糖尿病(即老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其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将大大提高治疗的精度和准确性。
移植干细胞后女子染色体变"XY" 专家称性别不变
移植了哥哥的造血干细胞后,济宁一女子吕新梅(化名)的染色体竟变成了“XY”。医生表示,说明她的染色体已经成功转变为其哥哥的核型,目前移植很成功。专家称,这不会改变她的性别。一年前,常年在南京打工的
ZJLS:张亚平等宝兴树蛙复合体物种系统进化研究获进展
扩散和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海拨环境下的两栖动物长期栖息于较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自身活动性较差,而青藏高原东缘山区受高原隆起影响,地质结构极端复杂,这使得居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宝兴树蛙成为研究进化和物种形成的良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