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辅助T细胞让抵抗慢性病毒感染的记忆B细胞持续存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细胞需要其他记忆细胞的帮助才能有效地保护身体免受慢性感染病毒的侵害。这是疫苗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发现。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PNAS期刊上。
JCI:揭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将免疫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
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出了HTLV-1病毒如何引发某些人群患上罕见白血病的,同时还提出了线索有效阻断这种情况的发生。
科学家开发一种可用于mRNA细胞溶质传递的病毒模拟细胞膜涂层纳米颗粒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给药已成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纳米药物的一大挑战是细胞摄取药物后有效的内体逃逸,因为大多数药物载荷需定位于除内体外的亚细胞结构后发挥活性,而病毒可以通过内吞作用后引发膜融合,由此将其遗传物质递送至宿主细胞的胞质中。既往对于甲型流感病毒的研究显示,病毒表面发现的血凝素(HA)蛋白在内体的pH值内环境下
CircEAF2通过miR-BART19-3p/APC/β-catenin轴抑制EB病毒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展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转归密切相关。环状RNA(CircRNAs)在淋巴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CircRNA在与EBV相关的DLBCL进展中的潜在机制仍然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Science:揭示病毒RNA通过改变形状劫持宿主细胞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分校的研究人员观察到一种来自雀麦花叶病毒的模拟tRNA的RNA分子如何形成复杂的三维结构,并能够改变它的形状以劫持宿主蛋白。通过使用低温电镜(cryo-EM)技术,这种让科学家们数十年来难以捉摸的过程的细节被揭示出来。
Viruses: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能重编程机体气道上皮细胞的功能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婴儿期感染RSV或会导致气道上皮细胞发生代谢重编程。这一机制或许能够解释为何儿童感染RSV与哮喘症和其它气喘疾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有关。
Cell: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并不感染人类嗅球神经元,但能感染嗅觉上皮的支柱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神经遗传学研究室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SARS-CoV-2似乎没有感染COVID-19患者的嗅觉上皮的感觉神经元。此外,他们未能找到这种病毒感染嗅球神经元的证据。相反,支柱细胞(sustentacular cell)是它在嗅觉上皮的主要靶细胞类型。
Nat Microbiol:揭示人类宿主细胞抵御甲型流感病毒侵袭的分子机制
来自美国桑福德-伯纳姆-普利贝斯医学发现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类细胞或能利用一种名为TBC1D5的蛋白来将甲型流感病毒送入宿主细胞内进行销毁,从而就能防止病毒将自身的复制版本扩散到其它细胞中去。
Nature:科学家从结构上揭示丙型肝炎病毒进入细胞的机制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人类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病原体,全世界有超过7,000万人受到感染。HCV包膜糖蛋白E1和E2负责将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但确切的进入过程仍未确定。近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hepatitis C virus recep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