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小胶质细胞通过丘脑网状核调节清醒状态的新机制
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题为“Microglia modulate stable wakefulness via the thalamic reticular nucleus in mice”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石溪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小胶质细胞通过丘脑网状核调节清醒状态的新机制
Molecular Cell:非编码RNA编码小肽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发现一个重要的现象,除了占基因组很少比例的经典蛋白编码基因外,基因组中还存在大量功能未知的非编码基因;因此,解析这些非编码基因的功能与机制是当前生命科学的重大课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月琴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基因组中非编码RNA的功能挖掘以及调控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陈月琴教授团队通过结合多组学数据筛选鉴定了一批由lncRN
Molecular Cancer: m6A调节因子在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分子特征、免疫肿瘤学特征和临床相关性
肺癌仍然是世界上最常见、最致命的癌症。小细胞肺癌(SCLC)是最致命的肺癌,约占肺癌总病例的15%。
Science子刊:小分子化合物MS67有望高效治疗一种致命的儿童白血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的一种新的小分子疗法有望治疗一种致命的儿童白血病。这种小分子疗法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都对一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非常有效。
Glia:小分子抑制剂SRI-42127强效阻止神经炎症,有望治疗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一项新的临床前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小分子药物SRI-42127能够有效地减弱神经炎症的触发因素。这些在胶质细胞培养物和小鼠中的实验如今打开了在急性和慢性神经损伤模型中测试SRI-42127的大门。
Cancer letter:小泛素样修饰物(SUMOs)修饰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多重作用
小泛素样修饰物(SUMOs)修饰蛋白在前列腺癌(PC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双重作用。SUMO偶联周期的任何中间环节出错,都可能丧失致瘤潜能和抗癌作用之间的平衡。
MG53通过调节非小细胞肺癌中G3BP2的活性来抑制肿瘤进展和应激颗粒形成
癌细胞通过过度形成应激颗粒(SGs)而对化疗干预产生耐药性,这些应激颗粒是由致癌蛋白G3BP2调节的。选择性调控G3BP2/SG信号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潜在手段。
Nature:根据结构对EGFR突变进行分类可更好地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匹配靶向疗法
2021年9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按结构和功能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进行分组,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匹配合适的药物提供了一个准确的框架。这一发现确定了四个突变亚群,并介绍了测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
NEJM:临床试验表明抗体偶联药物trastuzumab deruxtecan有潜力治疗HER2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
一项国际临床试验发现,超过一半的带有HER2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使用一种将化疗药物与高度靶向的抗体偶联在一起的药物(即抗体偶联药物)治疗后,这些患者体内的肿瘤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停止生长或缩小。
Science:揭示人类核糖体小亚基加工体在核仁中的成熟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个人类基因组编辑平台,对内源性的SSU加工体进行双等位基因亲和标记,并建立了从核仁中分离它的生化程序,以便进行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