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科学家实验室培育肌肉细胞制作试管汉堡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实验室培育的试管肉(或培养肉)样本。 科学家正在寻找满足全球对肉类日益扩大的需求的方法,以挽救环境和数百万动物生命。 荷兰科学家波斯特正在检查试管肉样本。试管肉(或培养肉)是一种动物肉产品,但不是一只活生生的完整动物的一部分。 至于这项开拓性技术是否能获得公众支持,仍有待观察。 试管汉堡含有约2万个细条状培养肌肉组织,味道相当不错。
实验室嘉年华 第一季 BD细胞馆
实验室嘉年华现已火热开始!本期BD细胞馆活动分为每日秒赛、DIY BioTee、Tricks达人分享以及流式新纪元有奖调研。活动将持续一整月。BioTee、Bio勋章等个性化礼品多多,一起来狂欢吧!
Nat.Immu:STING调节病毒衣壳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
病毒的外壳与宿主的细胞膜融合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那机体的免疫系统又是如何检测到发生了膜融合呢?最近《自然-免疫》上发表的文章给出了一些线索。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体内实验还是体外实验,当细胞暴露在病毒状粒子或人工合成的脂质体以及一些其它刺激的条件下时,也能够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应答虽然不能触发传统的病原体识别途径,但能导致膜融合。
:脉络膜上腔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后神经节细胞的变化
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眼底疾病如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及黄斑囊样水肿的治疗有较大潜力,但在给药方式和剂量的应用上有很多争议。《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于2012年12月35期出版的一项关于“Suprachoroidal injection of ketorolac tromethamine does not cause retinal damage”的研究显示...
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上海揭牌
2012年3月23日,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上海举行实验室揭牌仪式,并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中科院计划财务局、上海市科委、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揭牌仪式和会议。 实验室主任朱学良研究员代表实验室报告了2011年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和人才引进等重要进展。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红阳院士做了肿瘤研究进展的特邀学术报告。
:新碳纳米管开发技术有望安全地递送药物到癌细胞
碳纳米管应该能够被人们用来安全地渗入人类细胞并递送抗癌药物或者用于基因治疗的事先经过修饰的DNA分子。尽管在这种概念能够转化为医学临床试验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英国巴斯大学Sofia Pascu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证实这些纳米管能够作为一种“运输载体”进入一些有用的治疗性分子不能穿越的细胞外膜。纳米管只有十亿分之一米长,在自然中能够以诸如蜡烛烟灰(candle soot)颗粒之类的形式存在。
管坤良等发表细胞Hippo信号传导调控机制综述
近日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研究院的管坤良教授、赵斌教授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Karen Tumaneng教授联合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The Hippo pathway in organ size control, tissue regeneration and stem cell self-renewal”的综述性文章。
实验室自动化促进科技进步、人类健康——专访帝肯中国高管
【BIOONNEWS编者按】已有31年历史的帝肯公司,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为尚处于全手工操作的血液中心、医院等提供当时领先的样本处理自动化技术和设备。时至今日,中国的血液安全在设备、理念及流程上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