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金纳米管阻止癌细胞产生化疗耐药性!
2020年6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化疗药物是许多恶性肿瘤治疗的基础。然而,目前的化疗仍远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化疗药物的严重副作用和癌细胞的耐药。因此,构建一种理想的化疗策略来逆转耐药性是必要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SIAT)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智能纳米系统,该系统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副作用。图片来源:SIAT这项研究发表在Jour
Nature:揭示无膜细胞器形成的成分依赖性机制
2020年5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细胞器是细胞中类似器官的区室,与许多细胞功能有关。有一大类细胞器在形成时是不含有膜的,而且越来越多地被称为凝结物(condensate),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它们是通过液体凝结形成的,就像草上的露珠一样。但由于这些细胞器没有膜,科学家们仍然不了解控制哪些分子能进入凝结物而哪些分子被排除在外的规则。液体凝结模型的
Science子刊:我国科学家发现PBX1+蜕膜自然杀伤细胞促进胎儿发育
2020年4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在怀孕早期,在胎盘的母胎界面(maternal-fetal interface)发现了许多蜕膜自然杀伤细胞(decidual natural killer cell, dNK细胞)。然而,人们对dNK细胞亚群的功能仍然知之甚少。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郑州大学第一附
揭示细胞自噬体膜产生新机制
2020年2月8日讯/生物谷BIOON/---我们的细胞不断进行春季大扫除:细胞自己的回收系统,即所谓的自噬,将细胞废物填满垃圾袋,将它们运送到回收站(即溶酶体),使得分解的物质再次可用。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和科隆大学的研究人员能够在模式生物酵母中证实称为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垃圾袋的膜是在垃圾周围的地
揭示内质网通过接触调节无膜细胞器的生物发生和裂变
2020年2月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内质网与细胞中的至少两个无膜区室(membraneless compartment)接触并影响它们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月3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ndoplasmic reticulum contact sites regul
薄薄的金属膜可将CAR-T细胞高效递送到实体瘤中
2019年12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如果一种已经用于修复骨折、拉直牙齿和防止动脉阻塞的金属也可以用来阻止癌症扩散,该怎么办?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块小而薄的装载有抗癌免疫细胞的金属网可在卵巢癌临床前模型中缩小肿瘤。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
eLife:揭示被膜下淋巴窦巨噬细胞如何协助HIV-1在免疫器官中扩散
2019年12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作为一种逆转录病毒,HIV会破坏免疫细胞,抑制宿主抵抗日常感染和疾病的能力。在HIV-1感染期间,滤泡树突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会充当这种病毒的储存库,并成为治愈这种感染的障碍,但是这些细胞起初如何感染并保存HIV-1尚不清楚。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
首次揭示噬菌体利用细胞核样区室保护自身基因组免受CRISPR核酸酶切割
2019年12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细菌和感染它们的病毒正在进行一场与生命本身一样古老的分子军备竞赛。进化为细菌配备了一系列可靶向并破坏病毒DNA的免疫酶,包括CRISPR-Cas系统。但是,杀死细菌的病毒(也称为噬菌体)已设计出了它们自己的工具来帮助它们战胜这些最强大的细菌防御。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加州大学圣地
Nat Commun:磷脂膜“沦陷——衣原体侵染人类细胞新机制
2019年11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衣原体是一种能够特异性感染人和动物细胞的微生物。肺炎衣原体(Cpn)和沙眼衣原体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肺炎衣原体能够侵染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并引发支气管炎,鼻窦炎和胸部感染。这种细菌的感染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动脉粥样硬化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等。 由于衣原体仅在细胞内繁殖。为此,它们首先必须从外部靠近宿主细胞
Nature:揭示蛋白UNC93B1在增强细胞内TLR9区室化激活中起关键作用
2019年10月8日讯/生物谷BIOON/---核酸感应的Toll样受体(TLR)受到复杂的调节,以促进对微生物DNA和RNA的识别,同时限制对自身核酸的识别。无法正确调节这些TLR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和自身炎症性疾病。人们认为这些受体的细胞内定位对于区分自我与非自我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对增强细胞内TLR区室化激活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