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开发出亚细胞区室工程策略进行复杂天然产物人参皂苷的异源生物合成
在天然宿主中,复杂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存储存在跨越多种类型亚细胞区室(如线粒体、内质网、脂滴、液泡等)的特征,甚至具有跨越不同组织器官的特征。例如,紫杉醇、阿托品生物碱、人参皂苷、大麻素和甾体激素等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其酶、辅因子和中间体等常具有区室分布的特征。这些特征虽然是宿主长期适应性进化的最佳结果,但也成为其高效异源生物合
植物小肽IRON MAN调控铁镉拮抗的机制研究获进展
镉是对生物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镉易通过铁的吸收途径进入植物体内,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且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增加植物外源铁供应或调控铁缺乏响应基因的表达量可以提高植物镉毒耐性。因此,解析铁镉之间的拮抗作用机制可以为增强植物镉毒耐受性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兰平课题组研究发现的植物小肽IRON
研究揭示植物单细胞再生机制
不同于高等动物,高等植物细胞命运可塑性高,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可获得全能性(totipotency),再生出完整可育植株。植物单细胞再生在农业、园艺上应用广泛,是遗传转化的常用途径。虽然较多种类的植物均实现了单个分化体细胞的再生,获得了完整植株,而关于植物单细胞再生机制目前仍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汪颖研
首个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药物!BMS免疫调节剂Orencia(阿巴西普)获美国FDA优先审查!
在临床试验中,Orencia治疗可显著降低严重aGvHD的发生率。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研究发现植物病毒通过劫持介体昆虫囊泡运输系统实现高效传播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毒病害流行与控制创新团队发现植物病毒在介体昆虫内通过劫持囊泡并促进其形成一个大囊泡而将病毒释放到细胞外的高效传毒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病理学(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上。据介绍,约70%的植物病毒需要依靠介体昆虫进行传播,病毒随着昆虫取食植物汁液而被
冠层光谱对植物功能性状调控研究获进展
植物功能性状通常反映环境变化下植物资源获取和投资之间的权衡策略。植物叶片作为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的主要器官,其比叶面积(即单位面积的叶片质量,LMA) 表征着叶片形态、生理和生化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特征和过程,是“叶片经济谱(Leaf Economics Spectrum)”理论的核心性状。因此,准确理解LMA变化的非生物驱动因素以及LMA的结构和组成基础,是预
新木脂素类天然产物Codonopiloneolignanin A的全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郝宏东副教授课题组在新木脂素类天然产物Codonopiloneolignanin A的全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Organic Letters》上。化学与药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高志宇和任丽老师为共同第一作者,郝宏东副教授为通讯作者。Codonopiloneolignanin A
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系统性信号保守性研究取得进展
自然界中,植物能够感知局部的胁迫,并产生某些系统性信号以介导整个植物的生理响应。植物的系统性响应至少存在三种类型:对病原体的系统性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对损伤和昆虫取食的系统性损伤响应(systemic wound response)以及对非生物胁迫的系统性获得适应(systemic acquired ac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