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基于纳米生物学技术的新型癌症免疫疗法或有望彻底根治癌症
2020年11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新型癌症免疫疗法开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对天然分子进行生物工程化修饰所产生纳米生物微型材料与治疗性组分进行配对,随后训练机体的先天性免疫系统来消灭肿瘤细胞。研究者表示,这种纳米生物学免疫疗法能靶向作用骨
广州站|新一代精准医学—质谱组学与类器官前沿技术和临床应用研讨会
近年来,质谱技术的革新加快了多组学研究向定量化、高通量化发展。多组学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构建了精准医学体系的要素。而精准医学的构建,也离不开生物医学研究模型。近年来,兴起的类器官模型被广泛应用,克服了细胞系模型和动物模型体外培养丢失了肿瘤细胞的异质、移植成功率低、样本量大等问题。当多组学利器遇到类器官模型,对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会有怎样的创新和
专家:新冠肺炎疫苗多技术路线研发旨在赢得更大胜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2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期“由心讲堂”专题讲座中表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技术路线大致分三类,“多管齐下”的最终目标是为有效疫苗早日面世赢得更大胜算。王华庆介绍,目前全球已有29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138个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具体研发路线大致分三类:第一类为经典技术路线的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第二
科学家设计出一种特殊的红细胞驱动免疫寻靶技术 或有望帮助开发更好的疾病预防性疫苗!
2020年7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红细胞的作用不仅仅是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机体的器官,其还能通过捕获细胞表面的病原体,从而中和病原体并将其呈递给脾脏和肝脏中的免疫细胞,以此来帮助机体抵御感染;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题为“Erythrocyte-driven immunization via biomimicry of their
PNAS:新型遗传学技术助力医学的发展
近日,哈佛医学院的布拉瓦特尼克研究所和匈牙利塞格德的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新的基因工程方法有望加强基因重组技术。5月28日在PNAS上发表的文章详细介绍了该团队的技术。
默沙东与IAVI合作开发COVID-19疫苗,技术平台重组水泡口炎病毒(rVSV)已成功开发出埃博拉疫苗Ervebo!
Ervebo是第一个批准用于人类的rVSV疫苗,是全球第一个获得监管批准的埃博拉疫苗。
人类免疫组学计划加速疫苗研发
日前,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人类疫苗项目宣布人类免疫组学计划,这是一个联合项目,旨在彻底改变对人类免疫系统的理解,加速开发有效的疫苗、诊断和治疗方法。人类免疫组学计划(HII)将把哈佛大学的流行病学、因果推理、免疫学、计算和系统生物学方面的专家与人类疫苗项目(一个全球性的、非营利性的、以人类免疫学为基础的全球临床研究联盟)的资源和专业技术相结合。HII将开发
牛津疫苗学教授:对疫苗研制成功有信心,或在秋季前准备就绪
当前,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175万例。据《国会山报》11日报道,牛津大学疫苗学教授莎拉吉尔伯特(Sarah Gilbert)10日对《伦敦时报》表示,如果“一切顺利”,她的团队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可能在秋季前准备就绪。英国卫生大臣马特·汉考克(Matt Hancock)对天空新闻(Sky News)表示,吉尔伯特的这番言论传递出“希望”的
新冠疫苗研发!让全球见证中国速度:5条技术路线,3款疫苗进入临床,全球唯一进入II期临床!
2020年04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14日15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新冠肺炎(COVID-19)药物研发、疫苗研制等科研攻关进展情况。会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表示:疫情发生之初,科研攻关组就将疫苗的研发作为主攻方向之一,为了更大限度的提升疫苗研发的成功率,在梳理分析不同的技术基础和可能性之后,科研攻关组布局
科学家开发室温疫苗储存技术,破解疫苗输送储存难题
2020年3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正在进行的是找出一种有效的针对COVID-19病毒的疫苗的竞赛。一旦被发现,下一个挑战将是在世界各地生产和销售它。Maria Croyle的研究组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将活病毒和其他生物药物稳定在一种快速溶解的薄膜中,这种薄膜不需要冷藏,可以口服。由于制作这种薄膜的原料不贵,而且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因此可以使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