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研发赛道竞速!巨头药企入局 mRNA技术大热
当前海外新冠疫情形势严峻,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中国。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疫苗作为控制和预防病毒的有效手段之一,研发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多家药企入局,mRNA技术备受瞩目据美联社报道,一项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已于3月16日开始,第一位参与试验的志愿者在当天接受试验性疫苗。知情人士称,实验者将接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Moderna公司联
超20家企业开启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征程!新型疫苗和技术成焦点
自18世纪末首次诞生以来,疫苗就成为了人们健康的“护身符”,它的出现使无数人摆脱了疾病的侵犯。考虑到新药研发的周期较长,且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用疫苗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的疾病,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想法。从传统技术来看,许多疫苗使用的是减活或者灭活的病原体。这种策略在许多疾病的预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不适用于所有的疾病。譬如对于急性爆
又一巨头加入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行列!赛诺菲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平台加速开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2020年02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赛诺菲(Sanofi)全球疫苗事业部赛诺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近日宣布,将利用先前开发SARS疫苗的经验,与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开发局(BARDA)合作, 利用先进的基因重组技术平台加速开发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值得一提的是,赛诺菲是继强生之后在近日投身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又一
《科学》:科学家揭示新冠病毒S蛋白高清结构,有望助力疫苗和诊疗技术开发
昨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论文。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T Austin)的一支团队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了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三聚体的高清结构。这一信息对于我们了解新冠病毒如何识别和进入细胞,以及如何对其设计有效的疗法或疫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S蛋白——新冠病毒的攻城锤如果把人类的细胞比作是一座防御坚固
Nat Biotechnol:利用反向遗传学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捕获不可培养的细菌
2020年2月8日讯/生物谷BIOON/---细菌和古生菌构成了生命世界的绝大部分,但是它们中的绝大部分物种,包括与人类有密切关联的物种,从未被分离或培养过。对来自自然微生物种群的DNA进行测序已可以鉴定以前未知的分类群(taxa),在某些情况下还提供了有关这些有机体的详细基因组信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微生物学家Karsten Zengler说,但是拥
研究提出从离子学到量子离子学的生物信息转化技术
传统的神经记录技术是基于从离子学到电子学的生物信息转换,虽被广泛研究,但其在神经科学和脑科学领域进展很小。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雷将生物孔道中离子和分子以单链的量子方式快速传输定义为“量子限域超流体”(Sci. China. Mater., 2018, 61, 1027)。随后,他们提出离子和分子的量子限域超
ACS Synth Biol:利用光遗传学技术使蛋白变得更加稳定
2019年1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以利用光来控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寿命。这种方法将使科学家更好地观察特定蛋白质如何促进机体健康,发育以及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新研究的作者,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化学教授Kai Zhang说,传统意义上控制蛋白质稳定性的方法包括添加降解特定蛋白质的化学物质。而通过光遗传学的方法,能够更加有效控制
我国科学家实现单细胞表观组学新突破:两种革新单细胞ChIP-seq技术解码细胞命运决定机制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重点专项(批准号:2017YFA0103402)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何爱彬课题组近期突破单细胞表观遗传研究的瓶颈,开发了两种具有普适性、操作简单、风格迥异的单细胞ChIP-seq技术,可适应于不同课题研究需要,解析发育与疾病状态下细胞命运决定调控机制。这两项技术分别于2019年8月27日在Molecular Cell和201
Cell: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为何对免疫疗法没有反应?
2019年9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解释了为何超过一半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对癌症免疫疗法没有反应,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图谱绘制)回答了目前他们迫切想要知道的一个问题,即为何免疫疗法对黑色素瘤患者有很大帮助,但对60%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却没有影响。图片来源:Wikimedia C
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第四届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恰逢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谈家桢先生诞辰110周年,8月23日至25日,第四届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海内外华人遗传学家齐聚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围绕“遗传学: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的大会主题,就人类遗传与表型组学、生殖发育与干细胞生物学、植物遗传与农业科学、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基因编辑与前沿技术等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把脉国际遗传学发展趋势。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