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Plants:研究揭示绿藻光合作用状态转换调控的超分子结构基础

  绿藻是水体和土壤中常见的光合生物,作为有机物的原初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具有和植物相似的两个光系统——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II(PSII),通过捕光复合物I和II(LHCI和LHCII)吸收光能并将能量传递给两个光系统,完成光驱动的电子传递和能量转换过程。在光照条件多变的自然环境中,光能在两个光系统之间的分配可能不

2021-07-10

Nature Biotechnology:一种新型微型无线植入物可以实时测量组织的氧合作用

  近日,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微型无线植入设备。它可以实时测量皮肤深层组织中的氧合水平。这种设备比普通瓢虫还要小,由超声波提供能量,它可以对手术或重症监护患者进行深层组织的氧合监测,并对潜在的器官移植失败或功能障碍提供早期预

2021-06-09

我国学者揭秘古老光合细菌光合作用机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合作,解析了绿硫细菌古老光合反应中心的原子空间结构,揭示了独特的色素分子空间排布及能量传递机制,有助于理解光合反应中心的起源和进化,为设计光敏器件、提升植物光能利用率提供借鉴。相关研究于2020年11月20日刊登在《科学》杂志。光合细菌是一种35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的古老的原核生物体,在经历漫长的生物进

2020-11-22

构建出人造叶绿体,比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更高效!

2020年5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经过几十亿年的时间,微生物和植物进化出了一种非凡过程,即我们所知道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将太阳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提供食物和氧气。作为产生光合作用的细胞区室,叶绿体可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引擎。许多科学家认为人工重建和控制光合作用过程 是 "我们这个时代的阿波罗计划"。这将意味着有能力生产出

2020-05-14

蓝藻光合作用光系统I捕获光能和电子传递的结构基础研究获进展

  2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energy and electron transfer of the photosystem I–IsiA–flavodoxin supercomplex 的研究论文,该项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梅/

2020-02-12

蓝藻光合作用环式电子传递的结构基础研究获进展

1月30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以Article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常文瑞/李梅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及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米华玲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electron transport mechanism of comple

2020-02-04

光和微生物联合作用下浅水湖泊水体中植物残体降解研究取得进展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分,在净化水质、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泊富营养化、沼泽化过程以及生态修复技术的推广运用,促进了湖泊中浅水区域中挺水等高等水生植物的生长。每到秋冬季水生植物大量衰亡,植物残体分解过程对湖泊系统生源要素循环有重要影响,甚至会导致草源性“湖泛”污染现象。因此,深入认识浅水湖泊中水生植物残体降解机理,

2020-02-11

研究揭示脂类在光合作用系统I四聚体组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研究员李国辉与北京大学教授高宁、赵进东合作,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手段,揭示了脂类在光合作用系统I四聚体组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主要途径。影响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绿色植物和藻类的类

2019-10-17

匡廷云院士获光合作用领域杰出成就奖

日前,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十届国际光合作用及氢能研究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匡廷云因“在光合作用领域长期而持久的研究,尤其是在光合作用膜蛋白结构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杰出成就奖荣誉。这也是我国学者首次获得这一荣誉。大会组委会对匡廷云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她是“一位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特别是在光系统I和II的叶绿素-蛋白超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伟

2019-07-10

Sci Adv:新方法能够促进水溶胶对伤口的愈合作用

2019年6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由布朗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师Antonios Mikos和研究生Jason Guo领导的团队开发了模块化注射水凝胶,这种水凝胶含有生物活性分子,这些生物活性分子锚定在化学交联剂中,从而产生凝胶结构。迄今为止,用于伤口愈合的水凝胶在生物学上是惰性的,并且需要将生长因子和其他生物相容性分子添加到混合物中。新工艺使这些必需分子成为水凝胶本身

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