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发育过程中血管与淋巴结是如何分开的?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日本熊本大学的研究人员阐明了发育后血液和淋巴管彼此分离的机制。这两种器官类型的特征和结构非常相似,并且它们如何保持分离一直未阐明。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分子Folliculin(FLCN)充当维持这种分离的关键分子。
Metabolites:胆汁酸或在帕金森疾病发病过程中扮演着神奇的角色!
2021年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etabolit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温安洛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胆汁酸的产生或在帕金森疾病发生过程中扮演着未知的角色;那么到底这是为何呢?研究者发现,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或会通过促进酸的有毒形式的合成来改变胆汁酸的产生。这种变化仅在帕金森疾病患者中可见,而在健康对照
研究揭示增温和干旱对高寒草地底层土壤微生物过程的影响
土壤有机碳多贮存在深度超过30cm的底层土壤中,底层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的研究焦点之一。近期研究表明,高寒草地表层和底层土壤有机质的降解及新碳封存对增温和干旱具有不同响应。然而,增温和干旱对底层土壤微生物碳过程的影响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冯晓娟研究组与合作者,利用青藏高原海北站的长期增温控水实验平
利用种群基因组途径揭示褐家鼠大规模入侵新疆的过程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全球性的家栖性害鼠。褐家鼠入侵新疆地区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较典型的“生态入侵事件”,已经给新疆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困扰,但似乎并未引起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末,科研人员首次在吐鲁番发现褐家鼠,到本世纪初期,褐家鼠几乎已遍布新疆全境的160万平方公里。20世纪60年代,兰-新段铁路的开通使京
Science:病毒序列可以揭示SARS-CoV-2如何传播和进化
艾默里大学生物学副教授Katia Koell称,SARS-CoV-2病毒变种的出现在对抗COVID-19的斗争中增加了曲折,表明需要对该病毒进行更好的基因组监测。
科学家揭示脊椎动物水生到陆生演化过程中的遗传创新基础
从水生到陆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也是脊椎动物演化中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脊椎动物登陆事件发生于有颌类的硬骨鱼类。现生硬骨鱼类包含肉鳍鱼类和辐鳍鱼类。这两个类群中物种数量最为繁盛的是肉鳍鱼类中的四足动物(成功登陆的脊椎动物类群)以及辐鳍鱼类中的真骨鱼类。相对于这两个最为繁盛的类群,硬骨鱼类的基部类群物种数量相对稀少,但隐藏着祖
Viruses:基因编辑蚊子有助于阻止寨卡病毒传播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寨卡病毒流行称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是该病毒除了造成神经系统问题外,还会导致孕妇先天性缺陷。从那时起,研究人员就为控制寨卡病毒的传播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而寨卡病毒的传播是通过雌性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的。
Science:新研究揭示截至2020年10月,20至49岁的人群是美国唯一维持COVID-19传播的群体
2021年2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研究机构的一个研究团队报道,截至2020年10月,20~49岁的人群是美国唯一维持COVID-19传播的群体,再生数(reproduction number)远高于1。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2月2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ge groups that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了发育过程中许多人类特异性的染色质结构变化
2021年2月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Su Bing)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员李程(Cheng Li)教授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世华(Shihua Zhang)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报道了迄今为止最高分辨率的灵长类动物大脑三维基因组,并通过跨物种多组学分析和实验验证,展示了
Cell:新冠病毒N439K变种在毒力和传播能力上与野生型病毒相似,但能更强地结合人ACE2受体
2021年2月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描述了SARS-CoV-2刺突蛋白(S蛋白)中一个氨基酸变化(N439K)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携带这种突变的SARS-CoV-2既常见又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月28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irculating SARS-CoV-2 s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