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HYL1蛋白调控miRNA介导的翻译抑制过程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何玉科研究组在The Plant Cell上,发表了题为Cytoplasmic HYL1 modulates miRNA-mediated translational rep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组发现,HYL1蛋白除了介导microRNA (miRNA)的转录后调控,还调控miRNA靶基
Science:间歇性“休整”通过表观遗传学重塑过程恢复CAR-T细胞功能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简称 “CAR-T”)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 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癌症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但其抗癌活性可能受到CAR-T细胞功能有效性的限制。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Crystal L. Mackall教授课题组表征了连续活动引起的CAR-T细胞衰竭相关的表型和表观基因组变化,以及短暂休
Nat Commun: 研究揭示分歧杆菌感染过程中多核巨细胞的形成机制
由分枝杆菌(mycobacteria)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其特征是肉芽肿的形成,其中包含一种独特的巨噬细胞类型——“多核巨细胞(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s)”。此前研究发现,多核巨细胞(MGC)的形成依赖于Toll样受体激活引发的DNA损伤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整。然而,这类特殊巨噬细胞的形成来源,或者说其前体细胞的身份目前扔不清除。在最近
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发现HYL1蛋白调控miRNA介导的翻译抑制过程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何玉科研究组在The Plant Cell上,发表了题为Cytoplasmic HYL1 modulates miRNA-mediated translational rep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组发现,HYL1蛋白除了介导microRNA (miRNA)的转录后调
Cell: 研究揭示SARS-CoV-2英国突变株B.1.1.7在美国境内的起源与传播规律
自COVID-19疫情发生至今,已经有多种新型的变异毒株被发现,它们表现出比原始毒株更强的传播力度。其中,一种名为 “501 Y. V1; B.1.1.7” 的毒株携带N501Y突变,该毒株最早于2020年秋季在英国境内出现,之后传播至多个欧洲国家。无独有偶,南非以及巴西境内也鉴定出带有N501Y突变的变异毒株,分别为 “501Y.V2; B.1.351”
eLife:科学家开发出新方法来识别癌症发生过程中的突变标签
2021年4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确定癌症突变的原因是当代癌症研究领域科学家们所面临的基本挑战之一,不同的突变过程会诱导不同类型的DNA突变,从而就会提供相应的突变特征来帮助解析癌症的病因,在评估基因组数据时研究人员最广泛使用的特征就是基于未监督的模式,随后才能追溯到与癌症的某些特征相关。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
深海难培养微生物特殊生命过程认知研究取得进展
The ISME Journal发表了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irst cultured free-living representative of Candidatus Izemoplasma uncovers its unique biology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超岷课题组
新冠病毒很少出现母乳传播!
据Worldometers世界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3月18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超过1亿2119万,累计死亡病例超269.1万例。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还在继续,有研究显示,相比于未怀孕的同龄女性,孕妇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住院风险和病情加重风险更高,且病毒是否会通过母乳传播,尚未定论。
Science:更稳定的刺突蛋白解释了新冠病毒D614G变种更快传播
2021年3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快速传播的英国、南非和巴西冠状病毒SARS-CoV-2变体引起了人们对COVID-19疫苗是否能保护他们的关注和质疑。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SARS-CoV-2刺突蛋白的结构如何随着D614G突变---所有三种变体所携带的一种突变---发生变化,并显示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