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Virol:吴建国等丙肝病毒逃逸宿主免疫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刊登了武汉大学生科院吴建国教授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ctivation of the Ras/Raf/MEK pathway facilitates Hepatitis C virus replication via attenuation of the Interferon-JAK-STAT pathway,”,文章中...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抗乙肝病毒一类新药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近日,由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南发俊、左建平研究员领衔研制的非核苷类抗乙肝病毒(HBV)1.1类新药—异噻氟定(NZ-4, W28F)及其胶囊,历时7年艰苦卓绝的研发工作,于2012年3月5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同意进行Ⅰ期临床试验。
PNAS:新型分子的识别为开发抑制丙肝病毒的新药带来希望
近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高分辨率的分子,这种分子可以吸附到丙型肝炎病毒的遗传物质上,进而阻止丙肝病毒进行复制再生。丙肝病毒是一种慢性感染病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超过1.7亿人的健康,可以引起人类肝脏的疾病甚至肝癌的发生,据美国国家疾控中心的数据,在美国,每年因为丙肝病毒死亡的人数超过因为HIV死亡的人数。
Nat Genet:汉族人群乙肝病毒易感基因被解析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鉴别出了我国汉族人群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的两个全新易感基因。相关论文于近日刊登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
我国研制成功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高灵敏血液检测用纳米材料
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致输血传播性疾病中的主要病毒,传统的免疫检测方法因“血清转换窗口期”在30天以上,而存在感染病毒漏检的危险(漏检率高达十万分之二十)。采用超顺磁性纳米微球,可以将极低浓度的病毒核酸迅速提取出来并进行极高灵敏度的核酸检测,在病毒感染后3天以内即能检出,大大缩短血液筛查的“窗口期”,准确率接近100%,输血及血制品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
Nature:一个丙肝病毒阳离子通道的结构
丙肝病毒 (HCV) 是肝病和肝癌的一个主要病因。由于没有保护性疫苗,也由于治疗方案仍然有限,寻找新的治疗目标便显得很重要。James Chou及其同事在这篇论文中报告了低聚丙肝病毒“viroporin p7”的结构,是通过NMR谱获得的。该蛋白能自组成一个可传导阳离子的通道复合物。该通道六聚物的一个高分辨率视图显示了新颖的漏斗状通道结构,而功能研究则识别出了对通道活性重要的残体。
:乙肝病毒感染中T细胞免疫应答与耐受研究获进展
T细胞免疫,特别是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在控制乙肝病毒感染和清除病毒中发挥核心作用,在慢性乙肝感染中,高浓度的病毒抗原长期作用是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和特异性T细胞耗竭的直接原因,T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直接导致病毒持续性感染和病毒难以清除。但长期以来,乙肝慢性感染中T细胞抗病毒功能缺陷与免疫耐受的调控机制并不清楚,这阻碍了进一步设计有效的针对性免疫治疗方案和药物。
:雄激素促进乙肝病毒复制
HBV基因组组织图,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根据发表在2012年2月那期Journal of Virology期刊上的一篇新论文,雄激素(androgen)促进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复制,使得男性要比女性更加容易遭受这种病毒的攻击。
Hepatology:鉴定出抑制丙肝病毒的细胞渗透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Jonsson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已经鉴定出抑制丙型肝炎病毒蛋白、阻断病毒复制的细胞渗透肽,这能导致肝癌和肝硬化。 这个研究发现,由病理学副教授、本研究通讯作者Samuel French博士所做的,建立在French实验室的先前工作之上,此先前工作鉴定了两种细胞蛋白,它们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重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