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iPSC——家族性癌症研究新模型

最近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疾病进行体外建模已经成为一种可行方法。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利用李弗劳明综合征病人的体细胞建立了诱导多能干细胞,并利用该细胞系向osteoblast方向分化,进行了相关基因表达分析,发现分化后的细胞系能够很好的模拟骨肉瘤的肿瘤特征。最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 cell。

2015-04-13

山中伸弥iPSC专利遭遇被窃取危机

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在世界著名学术杂志《细胞》上率先报道了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随后世界各地不同科学家陆续发现其它方法同样也可以制造这种细胞。

2015-03-26

罗氏发起StemBANCC联盟 致力iPSC用于药物发现研究

2012年12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 --罗氏(Roche)与欧洲创新药物计划(IMI)今天联合宣布,推出StemBANCC,这是一个新的产-学合作伙伴关系,联合了10个制药公司及23个学术机构。该联盟由罗氏发起并协调,由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管理。

2012-12-06

Nature:新研究再掀iPSC争议论战

来自日本的科学家们利用重编程小鼠干细胞生成了皮肤和骨髓,并将它们移植到基因相同的小鼠体内,证实不会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 这些发表在1月9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结果,应该可以让那些指望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来治疗疾病的研究人员消除疑虑。2011年,同样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iPSCs可能会遭受免疫系统排斥,即便是将细胞注入供体自身体内时。

2013-01-11

JPD:改善人iPSC诱导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方法有助治疗帕金森疾病

成纤维细胞去分化为全能性或多能性细胞图,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是治疗神经疾病的一种大有希望的细胞替换疗法。比如,人们使用人iPSC和小鼠iPSC产生改善帕金森疾病模式大鼠中症状的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

2012-11-18

PNAS:首次利用人iPSC产生HCV能够感染的肝样细胞

从细胞培养物中纯化出来的HCV病毒的电子显微镜图片,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丙型肝炎是一种能够导致炎症和器官衰竭的传染性疾病,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影响。但是没有人确定为什么一些人非常容易感染,而其他人能够抵抗感染。 科学家相信如果他们能够在实验室中研究不同人的肝细胞,他们就能够确定遗传差异如何产生这些不同的反应。

2012-11-18

iPSC可在相关人类细胞类型中模拟人类疾病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超乎预想的可能性在培养皿中模拟人类疾病。将来自患者的体细胞重编程至胚胎干细胞样状态,随后再分化为疾病相关的细胞类型,生成的人类组织携带着可引起或促进疾病形成的遗传变异,由此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人类疾病组织资源。

2013-04-27

GE医疗与CDI签署iPSC细胞检测产品及模型许可协议

2012年12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GE医疗集团(GE Healthcare)宣布,已与细胞动力学公司(Cellular Dynamics International,CDI)签署了一项许可协议,开发新的细胞分析检测产品。根据协议,GE医疗授权CDI开发、生产、销售源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细胞分析检测产品及模型,这些产品及模型可用于药物发现及毒性筛选。

2013-01-04

:康九红研究组发现Sox2促进iPSC形成的miRNA/DNMT机制

2012年12月25日,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康九红教授研究组关于内源miRNA-29b介导关键重编程因子Sox2的功能,并直接调控DNA甲基转移酶(DNMT3a/3b),从而调节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形成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是由博士生郭旭东和刘起东共同完成的。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了iPSC在内的细胞重编程技术和发现。

2012-12-28

Cell Stem Cell:iPSC基因组稳定性良好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基因组测序,发现重编程过程不会增加DNA重排或逆转录因子转座的风险。该研究成果发表于10月4日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障碍,因此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然而,如果大部分iPSC含有有害的遗传突变,则它们的生物医学应用将会大大受损。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