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eLife :发现调控飞蝗聚群过程的“双刹车”神经分子机制

 群聚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动物中。群聚的个体与独居的个体相比较通常表现出显着的个体间协助和行为可塑性以适应多变的生存环境。飞蝗是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虫,具有典型的聚群现象。其多种行为特征,如嗅觉行为及运动活性,可在群居型及散居型间相互转变,是研究聚群行为可塑性的理想模型。我国的科学家曾发现嗅觉、多巴胺途径以及非编码RNA都可以调控飞蝗群居型和散居型间的相互转变,但神经调质如何精细地调控群聚动物

2017-05-05

eLife:致癌病毒或可控制免疫细胞复制 促其永生

病毒往往会贪婪地接管宿主机体的运转机制,并且使其成为病毒的优点,但很少有人类病毒能够像EB病毒那样惬意,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在几乎十分之九的人体内都能够找到,但其并不会诱发任何疾病效应。但这种病毒却会诱发青少年出现单核细胞增多症,同时还会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引发多种类型的淋巴结癌症,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等。

2017-05-04

eLife】中科院遗传所刘佳佳揭示大脑兴奋性神经元中SNX6的生理功能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eLif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佳佳课题组和南京大学动物模式所石云教授课题组的合作文章,题为“Ablation of SNX6 leads to defects in synaptic function of CA1 p

2017-04-27

eLife:研究发现与慢性疼痛相关的受体P2X7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研究出了一种与慢性疼痛相关的受体P2X7。受体的形状也使他们有了第二个突破性发现:他们观察到测试的五种止痛药分子在其预期的地方没有与受体结合,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止痛药在人类

2017-04-17

eLife:出乎意料!人类和海绵有相同的基因调节机制!

一项研究改变了我们对物种进化的思考方式。这项研究也表明人类和卑微的海绵有很多相似之处。

2017-04-16

eLife:“痛觉受体”的晶体结构揭示有望提供治疗慢性疼痛的新方法

慢性疼痛影响着全世界10%的成年人群体,它常常伴随一些疾病而发生,例如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等等。而且在这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疼痛的相关治疗十分重要。然而,现有的药物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往往不是很理想。

2017-04-17

eLife:为何肺癌靶向治疗会失败?看看科学家们怎么说

在靶向治疗时代,肺癌靶向治疗药物能为病人带来病情的缓解,但是在一到两年后多数病人都会出现癌症的复发。最近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提出一个关于一些癌症如何避开靶向治疗的杀伤作用的新理论。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eLife上。

2017-03-31

eLife:挑战常规!利用CRISPR-Cas9突变证实癌基因MELK其实并不致癌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一种被认为是癌细胞必需的蛋白,即母系胚胎亮氨酸拉链蛋白激酶(MELK),可能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必需的。

2017-03-30

eLife:炎性对于机体组织再生或是一把“双刃剑”

再生是机体生命所固有的宝贵财产,然而再生的潜力在不同物种间也是不相同的,鱼类和两栖类动物能够再生出机体附属物,比如四肢、尾部、鳍等;然而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却并不能够恢复损伤器官的原始形态和功能,因此阐明低等脊椎动物机体再生能力产生的分子机制对于研究人员开发新方法来恢复人类机体复杂器官的功能非常重要,当然如何恢复机体损伤器官的功能也是未来临床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

2017-03-08

eLife:“左撇子”是怎么造成的?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试图解释为什么人们存在不同的用手习惯(即左撇子或右撇子),然而,几十年来的主流观点是这种差异的形成根源在于大脑的不同。

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