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C:刘占举等发现IL-23致炎症性肠道疾病机制
近日,美国生物化学权威杂志《生物化学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在线发表了来自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员医院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深入解析了炎性肠病的“首恶分子”——白介素-23(IL-23)引发细胞“内乱”的分子机制。
JBC:谢东等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美国生物化学杂志(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谢东研究组和生化与细胞所赵允研究组合作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接头蛋白RACK1(Receptor of Activated Kinase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功能以及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作用的新机制。
JBC:赖氨酸甲基化负调节IFITM3的抗病毒功能
SET7介导的第88位赖氨酸甲基化负调节宿主限制因子IFITM3的抗病毒功能。(A)串联亲和纯化策略。(B)IFITM3第88位赖氨酸单甲基化受VSV感染诱导并受干扰素α处理抑制。(C)IFITM3与SET7的内源性相互作用受VSV感染上调,并受干扰素α处理下调。(D)只有在IFTIM3表达存在下,基因沉默SET7才会影响VSV感染。
JBC:科学家发现可影响机体昼夜节律的新型化合物
近日,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潜在改变机体昼夜节律的两个新型化合物,昼夜节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学过程,机体主要表现为对白天和黑夜24小时循环的不同反应,昼夜节律在大多数活体生物机体中都存在,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
JBC:雷蕾等发现rDNA活性影响克隆胚胎早期发育能力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胚教研室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DNA(核糖体DNA)的活性与克隆胚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核仁活性和功能之间联系密切,这一发现为重编程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生物化学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依赖足够的核糖体以维持蛋白质合成。
JBC:发现促进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化的miRNAs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与视觉功能的维持息息相关,而RPE的去分化会导致几种增生性眼部疾病。 为了鉴定与RPE分化有关的microRNAs (miRNAs),近日托马斯杰弗逊大学的研究人员比较了已分化的初级人类胚胎RPE(hfRPE)细胞与去分化的hfRPE细胞的miRNA表达图谱。
JBC:研究发现胆固醇有抗癌功效
西蒙·弗雷泽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胆固醇有减缓或阻止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上。 科学家们一直试图了解胆固醇如何从细胞内部移动到细胞表面,进而强化细胞外膜。 SFU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副教授Chris Beh解释说:我们假设ORPs以脂蛋白结合并通过血液将脂肪运送出细胞外类似的方式绑定以及运输胆固醇进入细胞内。
JBC:LINGO-1介导抑制髓鞘形成的机制研究
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新型治疗方法的主要目标是克服髓鞘再生障碍。LINGO-1是一个跨膜信号蛋白,主要在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中表达。研究表明,LINGO-1在髓鞘形成过程中是主要的负调控因子。 Nogo受体复合物能够抑制神经元的生长,而LINGO-1在Nogo受体复合物中是以完整形式存在的。到目前为止,细胞外信号通过LINGO-1介导抑制髓鞘形成的机制还不明确。
JBC:发现新的p53-p21通路的调节因子
TBP(TATA结合蛋白)是转录因子TFⅡD的组分之一。TBP类似蛋白(TLP)能够增强基因表达,研究发现它与细胞发育、细胞周期调控及细胞凋亡息息相关。近日,来自日本千叶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TLP介导了p53-p21通路的调节作用。相关论文发表在4月18日的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JBC:李斌等发现人源CD4+ T细胞中决定炎症因子IFNg表达的新调节通路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李斌课题组的研究论文,题为TIP60 Positively Regulates ThPOK-Mediated Repression of Eomesodermin in Human CD4+ T C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