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闵军霞/王福俤团队提出食管鳞癌治疗全新策略,靶向LSD1-G9a-ER应激通路
该研究通过运用不同类型肿瘤细胞系对39种表观遗传小分子药物库进行功能筛选,发现 LSD1 的抑制剂 SP2509 及 G9a 的抑制剂 BIX01294 显著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
科学家最新揭示了IL-6在口腔鳞癌进展中的致癌作用机制
口腔鳞癌(OS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95%。口腔鳞癌每年新增病例30多万例,发病年龄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OSCC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针对IL-20的特异性靶向可能为嗜酸性食管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嗜酸性食管炎(EoE)是一种由食物过敏原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成人的固体食物吞咽困难和食物嵌塞,儿童的食物拒绝和发育不良。EoE的炎症主要是由食物抗原引发的2型免疫反应。
Science:有望取代CRISPR-Cas9的新型基因编辑工具问世!揭示IscB-ωRNA在RNA引导下切割DNA机制
CRISPR-Cas9系统利用向导RNA(gRNA)识别靶DNA序列。当发现匹配的DNA序列时,Cas9蛋白会在正确的位置切割靶DNA,然后就有可能在DNA水平上进行外科手术来修复遗传疾病。
礼来IL-23p19抑制剂mirikizumab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无类固醇缓解率近100%!
mirikizumab是一种人源化IgG4单抗,靶向结合IL-23的p19亚基,开发用于治疗多种免疫性疾病。
优时比IL-17A/17F双效抑制剂Bimzelx(bimekizumab)在美国监管受挫!
Bimzelx能够强效中和IL-17A和IL-17,3期临床疗效优于修美乐(Humira)、喜达诺(Stelara)、可善挺(Cosentyx)。
Science子刊:我国科学家领衔揭示利用新型纳米胶囊递送CRISPR-Cas9有望安全有效地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河南大学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纳米胶囊,它能够穿越血脑屏障(BBB),携带CRISPR-Cas9编辑工具来治疗脑瘤。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4
Nat Commun:新模型首次揭示了CRISPR-Cas9的DNA切割行为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的模型,它建立了一个关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如何运作的定量框架,并允许他们预测在哪里、以何种概率以及为何会发生靶向错误,即脱靶。这项研究使我们首次对当今最重要的基因编辑平台背后的机制有了详细的物理了解。
Science子刊:人正交IL-2/IL-2Rβ系统可增强CAR-T细胞的增殖和抗肿瘤效果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对人正交IL-2(orthogonal IL-2, ortho-hIL-2)和人正交IL-2Rβ(ortho-hIL-2Rβ)对,含有人类特异性突变。ortho-hIL-2对表达ortho-hIL-2Rβ的细胞具有选择性,对野生型T细胞没有明显的信号传导作用。ort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