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世界排名第三
据阿根廷当地媒体2月25日报道,根据转基因作物促进机构"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 (Isaaa)近期的一项研究报告,最近17年以来,转基因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追捧,经过基因改良后的种子播种面积增加了100倍。该报告统计显示,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达1.7亿公顷,而1996年这项技术刚进入实际应用时的种植面积仅170万公顷,转基因已成为近年来国际农业领域广为接受和推广的种植技术。
阿根廷成中国第二大豆油供应国
新华网布宜诺斯艾利斯12月19日专电,阿根廷农业部门日前公布的报告称,今年前10个月,阿根廷向中国出口豆油29.85万吨,使得阿根廷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豆油供应国。 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10月,阿根廷向中国出口豆油3.26亿美元,出口数量和金额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93%和139%,大大超过美国对华出口豆油增幅。 报告说,近年来中国进口豆油的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阿根廷试水转基因小麦并计划投放市场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据报道,阿根廷研究人员近日已在试验田中播下一批转基因小麦种子,并计划3年内将转基因小麦投放市场。这意味着,阿根廷是首个批准规模化种植转基因小麦并计划让其进入市场的国家,而此前,美、英等国只批准一些转基因小麦品种的小规模田地试验。 据称,这种转基因小麦单产能比普通小麦提高10%到15%,每公顷收入可提高80到150美元。
Neuron:治疗亨廷顿氏病的新希望
2014年1月7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亨廷顿氏病动物模型中,通过调整一个关键信号蛋白的水平,研究人员能够改善运动功能和脑畸形,亨廷顿氏病是严重的神经变性疾病的一种形式。新的研究结果可能为这种致命疾病奠定新
PNAS:药物改变母代小鼠基因可预防子代小鼠亨廷顿氏病
2014年12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饥饿、药物滥用甚至应激都有可能“沉默”某些基因,导致几代人出现健康问题。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猜测:是否改变父母基因表达的疗法可以帮助他们的孩子?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
阿根廷转基因奶牛能产人乳
科学家表示,世界上第一头加入两个人类基因的奶牛———罗西塔ISA产出的牛奶将非常类似于人乳,其中含有抗菌抗病毒成分,能够大大提高婴儿的免疫力。 参与该研究项目的阿根廷科学家阿德里安·穆托说,罗西塔ISA产的牛奶将类似于人乳,这是奶制品营养领域的重大进步。 罗西塔ISA是阿根廷圣马丁国立大学和农牧业技术部门共同培育的产品。
Sci Transl Med:扫除亨廷顿氏病中的折叠错误的蛋白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发现了错误折叠的蛋白是如何从患有亨廷顿氏病的脑中被清除的。提高2种参与该过程的关键性调节蛋白——PGC-1alpha 和TFEB——的水平可能可以治疗亨廷顿氏病及其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Nature:郑晓廷等早期鸟类繁殖行为研究获进展
3月18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及其团队成员与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王孝理、王岩,以及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Fritz Huchzermeyer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Exceptional preservation of ovarian follicles in Early Cretaceo
Cell Reports:科学家开发出新药物治疗亨廷顿氏病
2012年11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美国科学家们设计出一种化合物能够抑制小鼠亨廷顿氏病症状。该化合物是一种合成的抗氧化剂,能作用于细胞内的细胞器线粒体。在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和亨廷顿氏症中都存在线粒体的氧化损伤。 科学家们用合成的抗氧化剂XJB-5-131治疗遗传突变的亨廷顿氏病小鼠。该化合物能改善线粒体功能,促进神经元的存活。
PNAS:一种抵御亨廷顿疾病的新型工具
2012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亨廷顿是疾病(HD)是由于编码亨廷丁蛋白DNA序列(核苷酸CAG)的多重重复所引发的一种遗传性的遗传障碍疾病。亨廷丁蛋白在机体的多种组织中存在,其对于个体的神经元发育和存活非常重要。尽管关于HD的研究很多,但是目前针对此疾病的疗法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