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研究有助神经变性疾病疗法开发
数万亿的微生物栖息在人类的机体中,这些微生物群体被称之为微生物组,据估计这些微生物群体重2-6磅,其总体重是平均大脑体重的2倍,大部分的微生物生活在机体肠道中,其可以帮助机体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以及抵御感染;但截止到现在研究者对微生物组的研究显示,微生物群体对机体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肠道,其还会对人类大脑产生影响。
Prothena治疗罕见病AL型淀粉样变性药物NEOD001临床前期研究取得进展
--Prothena公司最近宣布,公司正在开发的一种用于治疗名为AL型淀粉样变性的罕见病药物NEOD001最近在一项临床I/II期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Biochem J:新方法防止糖尿病眼疾视网膜受损
近日,密歇根大学凯洛格眼科中心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化合物,可以中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造成损害的事件链。这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可能会导致出现一种新的能根治疾病的治疗方法,该化合物主要作用于两种机制:炎症和削弱保护视网膜的血液屏障。这一化合物通过针对关键蛋白质阻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管渗漏有关的两个重要途径。 到目前为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经为工作年龄段美国人失明的首要原因。
J Neurosci:揭示治疗神经变性疾病的关键蛋白质
近日,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者揭示了神经细胞如何向大脑“发电报”的内在分子机制,研究发现或许为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研究团队表示,如果轴突不能正常发育,这就会导致先天性疾病,如智力损伤等。
J Clin Invest:炎症因子或可增加衰老视网膜变性可能
7月16日,J Clin Invest.杂志在线报道高水平的炎症因子和缺乏神经保护性因子可能是与衰老有关的视网膜变性的重要诱因。 由多个基因影响的细胞过程的异常和整个生命进程中各种细胞损伤的积累,决定着与衰老有关的疾病的进展,但其复杂的病因知之甚少。 有丝分裂后神经元,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相邻的上皮细胞和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别容易受到细胞衰老的影响,这可促进与衰老有关的视网膜变性(ARD)。
Cell Neuron:维持视网膜的关键蛋白
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的研究人员与加州Salk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首次在活体内展示了一种特殊蛋白维持健康视网膜的重要作用,这项研究也为免疫、生殖、血管、神经系统的疾病治疗带来了启示。 研究人员在Cell旗下Neuron杂志上发表文章,在动物实验中展示了蛋白S维持健康视网膜的作用,指出该蛋白参与了光感受器(眼部的光敏神经元)的修剪。
Nat Struct & Mol Biol:揭秘关键蛋白的功能或可开发癌症及神经变性疾病的潜在疗法
2013年6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一种名为Hsp70的主要负责蛋白质平衡的关键分子,揭示了其如何结合到另外一种负责细胞内能量转移的分子上面,从而增强其自身的活性和效率,研究者在文中首次揭示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
Neuron:斑马鱼发育期视网膜兴奋性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
Neuron杂志于8月9日发表了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题为“斑马鱼发育期视网膜兴奋性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通过运用在体研究方法,首次发现了视网膜突触功能在发育时期具有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的能力。该工作主要由博士生魏宏平等在杜久林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
RetroSense采取基因疗法进行黄斑变性的治疗
2012年8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新兴生物技术公司RetroSense已在基因治疗眼科疾病方面取得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进展,它提供了一种新的用于治疗黄斑变性的方法。 该公司最早尝试对视网膜色素变形进行治疗,这一遗传疾病会导致视力丧失。研究人员尝试使用良性的病毒载体将遗传信息注入神经节细胞的蛋白,从而促进视网膜感光能力的恢复。这一技术来源于韦恩州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