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多样性预示H7N9病毒变异能力较强
4月22日,一项新的对比研究发现,当前H7N9病毒的基因多样性与之前在欧洲出现的同为H7亚型的禽流感病毒相当,这或许预示着病毒发生变异的能力较强,其未来可能的变异情况值得警惕。
Nat Gene:揭示引发儿童交替性偏瘫的基因突变
儿童交替性偏瘫(AH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瘫痪疾病,常常引发机体一侧冻结,近日,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基因的突变在大多数被诊断患有AHC疾病的患者中可以引发相应的病症。由于研究者发现了导致该疾病的根源问题,因此开发可行性的治疗方法变得很有希望,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7月29日的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
Science:基因组学研究揭示鸽子多样性的遗传基础及其起源历史
(图片来源:Mike Shapiro/University of Utah) 2013年2月1日电 /生物谷BIOON/ -- 由美国犹他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鸽子基因组研究成果在《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
Neurosci:单基因遗传性智力障碍Angelman综合征的细胞机制
1月2日,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神经所熊志奇研究组题为“Angelman综合征蛋白Ube3a调控锥体神经元树突的极性发育”的研究成果。该工作由博士生苗盛及合作者在熊志奇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 作为哺乳动物皮层的主要兴奋性神经元,锥体神经元具有高度极化的树突形态,其树突由一支较长的顶树突和若干较短的基树突所构成。
AJHG:全基因组关联Meta分析搜寻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基因
12月2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由安徽医科大学张学军教授团队和香港大学刘宇隆教授团队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全基因组关联Meta分析搜寻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基因。这是亚洲地区第一项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基因组关联meta分析的研究成果,为红斑狼疮的预警、临床诊断、发病机制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Plant Cell:植物细胞核基因组完整性的维持
近日,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黄海课题组科研人员与英国剑桥大学及John Innes Centre的Janneke Balk博士研究组合作在国际植物科学领域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发表了题为“The DUF59 family gene AE7 acts in the cytosolic iron-sulfur cluster assembly pathway to maintain n
首个白蚁基因组被成功破译 为社会性昆虫进化研究提供新线索
与蚂蚁和蜜蜂一样,白蚁也是社会性昆虫的一员。在白蚁的社会等级和生殖分工中,仅有少数的个体(称作蚁后和蚁王)拥有生殖能力,其它个体(工蚁和兵蚁)则从事觅食、保育或者防御等非生殖类的工作。社会性的群体生活
Biochemical Journal:我国科学家发现对环孢菌素敏感的基因多态性位点
甲酰肽受体1(Formyl peptide receptor 1, FPR1)属于A族G蛋白偶联受体,可被菌源性甲酰化肽及部分病毒来源的蛋白所激活,引起嗜中性粒细胞趋化、脱颗粒和超氧离子释放。活化FPR1有助于清除病原菌和损伤组织,在先天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PNAS:低质量基因可能导致灾难性突变
3月26日,PNAS在线发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研究人员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发现拥有低质量基因的个体可能产生遗传质量更低的后代——至少在果蝇身上是这样。 Nathaniel Sharp 和Aneil Agrawal通过研究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评估了遗传突变如何积累,这是一种常用于实验模型的果蝇。在蝇类身上,基因位于三个主要的染色体上。
Nat Med:发现侵略性胰腺癌的基因突变
近日,加州大学医学院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了的一种突变基因,这是罕见胰腺癌形式--腺鳞癌(ASC)的第一个已知的唯一分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