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灵长类大脑精细视觉编码新机制
3月30日,《神经元》(Neuron)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局部和整体物体感知中高级脑区精细视觉的脑机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伟研究组完成。视觉科学的中心问题是探索从局部到整体的跨脑区视觉信息整合的脑机制。该研究通过在非人灵长类猕猴大脑视皮层V1、V2和V4三个脑区进行群体
与灵长类亲戚比 人类睡得太少
美国一项新研究指出,与我们的灵长类亲戚相比,人类睡得太少了。从体重、脑容量、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来看,人类平均每天应该睡9.55小时,但实际只有7小时左右。美国杜克大学科学家综合以往多项研究数据,分析了30种灵长类动物的睡眠情况,发现人类是其中睡得最少的,也是实际睡眠时间与理论睡眠时间差异最大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自然人类学报》上报告说,他们用两个统计模型分析数据,根据生理特点、行为模式和
Circulation Research:研究揭示人胚胎干细胞衍生的心血管前体细胞移植非人灵长类心梗模型后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杨黄恬研究组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教授王建安、胡新央团队的研究成果,以Lack of Remuscularization Following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Cardiovascular Progenitor Cells in Infarcted Nonhu
《自然》:灵长类有艾滋病自愈能力,其基因有望成为治愈HIV关键
【研究人员在白眉猴的基因组中发现了抗艾滋病的线索】研究人员在西非发现了一种猴子,它们可以很好的处理艾滋病病毒SIV感染,避免发展类似艾滋病疾病,这一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为了了解这一机制,来自耶尔克斯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的一组科学家对猴子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通过将其与人类和其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进行比较,该小组找到了帮助感染艾滋病毒人类的线索。研究SIV和它的天然宿主在没有艾滋病的情况下是
新寨卡疫苗在灵长类动物身上展现免疫效果
华人学者领衔的一个团队在寨卡疫苗研发上取得进一步突破。他们22日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报告说,新开发出的一种寨卡减毒活疫苗已经成功在灵长类动物恒河猴身上展现了免疫效果,只需一次注射就能实现长期有效保护,并且疫苗安全性很好。寨卡病毒是一种主要由蚊媒传播的病毒。有证据显示这种病毒在感染怀孕女性后,会破坏胎儿发育中的脑部,最终造成小头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寨卡病毒还可以通过性传播感染,它能感染男性
Cell Res:自闭症的非人灵长类模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表现出社交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狭隘等行为学特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大约1%的儿童表现有ASD。大量基础研究使用遗传修饰小鼠深入分析ASD的病理学机制。然而,小鼠和人类在大脑结构和行为学特征上存在巨大差异,严重影响小鼠模型研究的临床转化价值。因此,有必要开发相应的ASD非人灵长类模型,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SHANK3基因突变在
Genome Research:揭示灵长类动物大脑发育和老化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s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基础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家立、胡新天和郑永唐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汪香婷课题组、武汉生命之美生物科技公司合作,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s在灵长类大脑发育和老化过程中表达动态变化和作用。该研究成果以Annotat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spatiotemporal- and sex-related lncRNA expres
HMG:美国科学家灵长类动物基因编辑试验首获成功
小鼠是人类医学进步研究的良好基础模型,然而其机体尺寸和生理学特性的差异也让它们缺少了人类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包括神经学和生殖学领域的研究等。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Human Molecular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猕猴胚胎进行了编辑,这也就是在美国进行的首个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编辑。
非人灵长类研究将成中国脑科学高地
脑科学研究如今已是大国必争之地,美国、日本、欧盟相继斥巨资启动大型脑科学项目,中国如何在这场脑科学竞赛中领先?3月11~12日,香山科学会议在深圳召开以“非人灵长类脑与认知”为主题的第588次学术讨论会,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