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科学家们发现恶性乳腺癌新的治疗靶标
2013年3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最新研究证实三阴性乳腺癌妇女更可能有高浓度的MET生物标志物,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抗癌药物新靶标,研究结果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杂志上。 来自奥地利和希腊的科学家研究了170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样本,他们发现这些妇女中有半数人以上又高水平的MET生物标志物。
Neuro-Oncol:天然酶KLK6和成人恶性脑瘤发生密切相关
2013年1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在成年人中常见的一种脑瘤,其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在手术、放疗以及化疗技术发达的今天,这种恶性脑瘤依然会对各种疗法产生耐药性,病人的生存中值只有大约15个月。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euro-Onc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梅奥诊所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天然酶-激肽释放酶5(KLK6)和这种成人恶性肿瘤之间的重要关联。
国内医用敷料行业恶性竞争加剧
近年来,国内医用敷料市场保持高速发展。2007年-2012年上半年医用敷料行业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30%左右,发展势头良好。2012年上半年国内医用敷料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99亿元,同增速达到19.68%。虽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预估,随着未来基层医疗建设的加快,医疗资源的不断增加,医用需求持续增长的环境下,我国医用敷料市场规模仍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JCI:解开疟原虫致命面纱有望开发出抵抗疟疾的疫苗
疟疾每年导致上百万死亡。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市贝尼特研究所(Burnet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在寻找抵抗疟疾的疫苗过程中取得一项重大突破:他们揭开被称作变异性表面蛋白(variant surface antigens, VSAs)的疟原虫蛋白的秘密。他们将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上。
Nat Genet:疟原虫基因组测序揭示抵抗疟疾的挑战和机遇
两个跨国研究小组最近对疟原虫基因组进行测序而发现这种寄生虫存在遗传变异性,从而给人们根除这种寄生虫带来新的挑战,但是同时也提供一种更加清晰和更加详细的遗传组成图片,从而为开发抵抗疟疾的药物和疫苗提供一幅初始的路线图。 这两篇研究论文都发表在最新一期Nature Genetics期刊上。
:利什曼原虫对血红素的渴望可用来制造新的疫苗
利什曼原虫是世界上仅次于造成疟疾的疟原虫的最致命的寄生虫之一。这种寄生虫是通过雌性沙蝇的叮咬传播的,它会引起不同形式的利什曼病——这是一种以皮肤溃疡及内脏肿大为特征的疾病。利什曼病影响着全世界大约1200万人,然而还没有疫苗预防这种疾病,且用于治疗这种疾病的少数药物毒性很大、价格昂贵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Nature:科学家发现恶性卵巢癌起源
2013年3月7日讯 /生物谷BIOON/--指出卵巢癌的发源位置很难被发现,因为当检测到该疾病的时候,70%的病人已经进入卵巢癌晚期。而因为卵巢癌发源地点不知道,早期诊断又很难进行。 研究表明一些类型的上皮细胞癌起源于两种类型上皮细胞的过度区域,另一项起源于表皮干细胞。所有的器官都有再生能力,因为在各个器官的一定区域,称之为干细胞槽的地方具有成体干细胞。
Cell:阻断CXCR4抑制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发展
2013年3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利用癌症基因小鼠模型成功阻断了一种无法治愈的肿瘤的发展。相关研究结论发表在Cell杂志上。 这项研究的主要人员Wei Mo博士等发现,通过遗传操作或化学阻断这些肿瘤中受体分子CXCR4的活性就能抑制肿瘤的发展。总之,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潜在的治疗靶标,或许可用于开发目前无法治愈的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治疗药物。
PLoS Patho:研究者发现蚊子杀灭体内疟原虫的分子机制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首次发现蚊子机体的蛋白可以转换功能来抵御寄生虫的感染,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 研究者这项最新研究建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之上,这项最新研究中,他们发现在冈比亚按蚊中,沉默Caspar回路的一个基因可以激活lmd途径的转录因子Rel2的表达。
Stem Cells:FoxO3a基因可阻止恶性脑癌复发
日本科学家发现,一个特定基因可以使癌干细胞变成普通癌细胞,从而阻止一种恶性脑癌——成胶质细胞瘤复发。 成胶质细胞瘤是脑癌中常见的一种,经常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容易复发。此前研究发现,癌干细胞是癌症复发和转移的原因之一,这类细胞与普通癌细胞不同,能够不断自我复制,并能分化成多种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