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medsci.cn/public-image/ms-image/3680b5f0-e05c-11eb-b319-cd51f388f4e7_open.png)
《细胞•代谢》刊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学波团队重大研究成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刘学波教授领衔的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研究发现:母亲孕期肥胖可导致后代认知和社交行为缺陷,而给母体或后代补充膳食纤维,可改善这些缺陷。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肠道微生态-代谢物-脑”轴在高膳食纤维饮食干预母亲孕期肥胖引起的子代认知和社会交流能力障碍作用中的新机制,其成果在线发表于《细胞 代谢》(Cell Meta
Nat Commun: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机制
人类的肠道由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微生物群落消耗并分泌数百个小分子,这种现象称为交叉进食。然而,通过实验研究这些过程是具有挑战性的。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使用模型预测肠道中微生物物种之间的交叉进食相互作用。这种计算方法的预测最终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肠道健康。
mSystems:肠道微生物能够预测血糖调节情况
塔尔图大学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肠道微生物组可用于预测长达4年的2型糖尿病相关葡萄糖调节的变化。
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和致病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多器官损伤为特征、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患者的自身耐受降低并持续产生自身抗体。狼疮发病过程中复杂的自身免疫应答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除某些特定的遗传因素和环境触发因素可能致病之外,肠道菌群对宿主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作用逐渐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但目前仍缺乏对狼疮患者菌群特征的准确描述及相关致病机
Microbiome:中国科学家带来全球首个跨人群基因目录,揭开“天生丽质”的秘密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御屏障,作为人体与环境接触面积最大,频率最多的器官,其表面分布着大量的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群从我们出生即开始建立,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与环境的不断接触,其组成会不断发生变化,直至成年后达到一定的稳态。有研究认为,皮肤的微生物群对于皮肤的稳定和屏障功能至关重要,异常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许多常见皮肤疾病的发生
2021年2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2021年2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破坏人体的T淋巴
2021年2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2021年2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2021年2月份即将结束了,2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1.重磅!Science论文解读!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细胞增殖追踪技术,揭示维持肝脏稳态和再生的细胞来源doi:10.1126/science.abc4346; doi:10.1126/science.a
Front Microbio:乳汁中的益生菌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根据最近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益生菌混合物通过母乳从母亲传给婴儿,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显著变化,该研究对婴儿的发育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白酒微生物组相关综述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徐岩教授团队在农林科学TOP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IF:11.007)在线发表了题为“Can we control microbiota in spontaneous food fermentation? – Chinese liquor as a
Cell:新研究发现超过14万种病毒生活在人类肠道中
2021年2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病毒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实体。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和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MBL-EBI)的研究人员鉴定出生活在人类肠道中的超过14万种病毒,其中一半以上的病毒以前从未见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2月18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assive expans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