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学者一作兼通讯Cell论文:破解细菌新型免疫防御武器,专克超级病毒
将 Juk 系统与现有抗菌策略结合,未来或可打造针对超级细菌的“定向精准打击系统”,为解决当前的抗生素耐药危机带来新思路。
《自然》:死亡人数将反超癌症!科学家从自家后院里挖出拯救生命的新希望
论文指出,一款形似套索的肽类分子——lariocidin(简称LAR)通过其独有的抗菌机制,对多种细菌表现出了广谱活性和最小毒性,而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也很低。
《循环》:千万要好好刷牙呀!科学家首次发现,导致牙周炎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会随血入心,加剧心脏纤维化和房颤
这项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牙龈卟啉单胞菌对心房纤维化和房颤的致病影响。这一发现意味着,牙龈卟啉单胞菌可能就是牙周炎促进房颤的“工具”之一。
当中医体质学说遇上现代科学:我国学者揭开痰湿体质的代谢紊乱之谜,肠道菌群发挥核心作用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未病先防”的分子机制,更提示我们:调节肠道菌群或是改善痰湿体质的关键。
Cell子刊:细菌利用病毒潜伏期建立CRISPR-Cas免疫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证明了细菌通过利用温和噬菌体的另一种休眠(即“溶源”)生命周期来建立 CRISPR-Cas 免疫。
效率提升百亿倍!西湖大学王怀民/黄晶团队利用AI从头设计抗菌肽,破解抗生素耐药难题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迁移学习模型——TransSAFP,该模型仅依靠少量实验工作对样本进行注释,就能有效地预测自组装功能多肽(SAFP)的功能活性。
掉在地上的食物5秒内捡起来能不能吃?多项研究: 5秒钟规则不成立!细菌转移在食物接触污染的地面后立即开始
无论是家庭中的“5秒规则”,还是商超中掉落的农产品,科学研究都明确表明:食物掉落后不应再食用!细菌污染在接触地面的瞬间就已发生,且污染程度受食物类型、地面材质和接触时间的共同影响。
Nature Biotechnology:微生物社交网络全曝光!新型标记技术揭示基因转移“暗流”
研究团队开发出名为cat-RNA的催化RNA系统,能像活体条形码打印机般,在微生物的16S核糖体RNA(rRNA)上刻下特殊标记。
Nat Commun:抑制酿脓链球菌的有氧混合酸发酵可阻止这种细菌引起的组织损伤
这些发现表明,重新编程细菌代谢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宿主的耐受性,还可以作为抗生素的潜在辅助治疗。
冲马桶时到底该不该盖上马桶盖?研究证实:盖上马桶盖能减少大液滴飞溅和表面污染,但无法减少病毒传播,定期清洁才是减少污染的关键
冲水时盖上马桶盖+定期使用清洁剂给马桶“洗个澡”是值得推广的个人好习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