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氮微生物群落组装过程和活性的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姚槐应团队利用15N同位素标记方法和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探究了地理因素和施肥策略对固氮微生物群落的组装过程机制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geographical scale dependence of diazotroph assembly and activity:
警惕消化道肿瘤风险,早诊早治是关键!
近日,知名演员廖启智逝世,让我们为之痛惜。谁能想到,这位从业多年的金牌绿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成为“主角”,竟是因为胃癌,令人唏嘘不已。
Nat Commun: 广泛可培养微生物组揭示移植肺脏临床稳定与菌群生态平衡的联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下呼吸道微生物群会影响肺部健康。然而,微生物群落组成与肺动态平衡之间的联系仍然难以捉摸。对此,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瑞士洛桑大学的Laurent P. Nicod团队结合了扩增子测序和细菌培养技术,表征了来自64个肺移植受体的234个支气管肺泡灌洗样品中的活细菌群落纵向特征,并建立起与病毒载量,宿主基因表达,肺功能和移植健康的联系。相关结
Cell: 肠道微生物组长期的遗传稳定性与个体特异性
人的肠道具有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它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此前的交叉-横断面分析已将这些变异与人类健康和疾病表型相关联。肠道微生物群也会在个体的生命过程中发生变化,该变化与宿主健康和疾病状况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多重联系。此前多项研究评估了微生物分类学组成的时间变化,并为针对宿主与微生物组串扰对健康和疾病的后果进行针对性的机制性研究奠定了基础,包括早期的研究儿童期,早发1型和2型糖尿病和炎症性肠病等。
Cell子刊揭示细菌可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和毛囊新生
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研究学者发表在《Cell Host&Microbe》上题为“Bacteria induce skin regeneration via IL-1βsignaling”的文章,揭示了皮肤细菌在伤口愈合和毛囊新生中具有积极作用,可以通过IL-1β及其受体IL-1R激活角质形成细胞中的Myd88,促进皮
PNAS:ICOS和IL-10协同作用以促进宿主-微生物群落的共生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结果显示:ICOSLG(编码可诱导的共刺激配体ICOSL)是炎症性肠病的易感基因。 ICOSL与树突状细胞中模式识别受体信号的增强,CD4 T细胞诱导IL-10的产生以及针对特定抗原的高亲和力抗体的产生有关,所有这些都可能解释其参与胃肠道炎症的机制。
Nat Commun:高通量筛选揭示肠炎患者体内大肠杆菌感染的内在机制
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是克罗恩氏病患者(一种常见的肠道炎症)体内常见的致病菌。尽管这类病原菌与共生性的大肠杆菌具有很多表型方面的差异,通过基因组学的手段往往难以区分这两种不同的亚群,因而导致难以鉴定出关键的致病因子。在最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篇研究中,来自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Brian K. Coom
Cancer Cell:肠道菌群如何导致结直肠癌向肝脏的转移?
癌症的恶化与转移(Metastasis)会受到一种名为“促转移龛(premetastatic niche)”结构的形成而加速发生,而后者主要由原发部位肿瘤相关因子的刺激形成。此前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细胞往往会向肝脏转移。在最近发表在《Cancer Cell》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来自意大利Humanitas研究医院的Maria Rescigno教授等人发现肝脏中
Cell Host Microbe: 共生菌群调节皮肤组织再生的机制
长期以来,环境因素对组织再生的影响一直科学家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对组织修复以及再生过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其背后的机制并不清楚。在最近发表在《Cell Host Microb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Luis A. Garza教授等人首次见识了皮肤共生菌对伤口损伤修复的影响。该研究对于未来组织修复相关的治疗手段的开发以及抗生素的临床使用都提供了新的指导。
Cell Host Microbe:儿童出生及生长阶段内肠道菌群是如何发育的?
众所周知,肠道内存在着以微生物为主的致密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自出生时便已经存在。然而,不同的菌株是何时,以何种方式在肠道中定植的至今仍然未知。在最近发表于《Cell Host Microb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瑞典Gothenburg大学的Fredrik Backhed教授等人探究了瑞典境内471名儿童从出生至5岁时肠道的微生物种群变化特征,并且将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