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_getArticleList_v1709_0_39_10

Nat Biotechnol:最大规模CRISPR/Cas9突变研究构建出基因编辑预测工具

2018年12月3日/生物谷BIOON/---CRISPR-Cas9是一种基因编辑技术,能够让人们在基因组的任何位置切割DNA,从而产生突变和关闭特定基因。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使用这项重要技术来研究哪些基因对各种疾病(从癌症到罕见疾病)都很重要。如今,人们正在利用它开展治疗性林场试验,以便校正人类基因中的有害突变。特异性的向导RNA(gRNA)与精确的靶DNA序列结合,从而将Cas9“剪刀”引导到合

2018-12-03

NEJM:DNA测序技术可有效预防感染的爆发

2018年1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牛津大学医院的研究者们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电子患者数据,能够有助于阻断可能致命的真菌病原体的爆发性疫情。该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首席研究员,大数据研究所传染病研究员David Eyre博士认为:“我们的研究有助于阻断念珠菌疫情的爆发。通过研究清楚它的传播机制,应该有助于控制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念珠菌是一种新兴的,多重耐药的真菌病原体,通常

2018-12-02

Science:如今是时候建立一个通用的遗传数据库吗?

2018年12月2日/生物谷BIOON/---美国范德堡大学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在2018年11月23日的Science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标题为“Is it time for a universal genetic forensic database?”的政策论坛(Policy Forum)类型文章中认为,也许是时候开始建立一个通用的遗传数据库了。他们认为这样做将有助于执法人员追查犯罪分子。图片来自C

2018-12-02

Science:从头设计出能够自我组装的蛋白丝

2018年11月12日/生物谷BIOON/---在自然界中,蛋白丝(protein filament)是活细胞中的若干结构部分和运动部分以及许多身体组织的必要组分。这其中就包括赋予细胞形状的细胞骨架、协调细胞分裂的细胞微管以及我们体内最常见的蛋白---胶原蛋白,它给我们的软骨、皮肤和其他组织提供强度和灵活性。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华盛顿大学蛋白设计学院主任David Baker及其团队为了从头设计

2018-11-12

北京基因组所开发系列特色科学数据库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BIG Data Center,BIGD)有七篇数据库文章在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并将于该刊2019年1月出版的数据库专刊中集中刊发。包括表观组关联分析知识库EWAS Atlas、犬类数据库iDog、RNA编辑与疾病相关知识库EDK、植物RNA编辑数据库PED、人类长非编码RNA数

2018-11-11

研究人员开发长非编码RNA数据库LncBook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开发的人类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数据库LncBook正式上线。该项研究成果以LncBook: a curated knowledgebase of human long non-coding RNAs 为题在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近年来,有关lncRNA的

2018-11-03

Science:如此多的人接受DNA测序会危及其他人的隐私

2018年10月20日/生物谷BIOON/---每个人的DNA序列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对那些希望保留自己基因隐私的人来说,这可能还不够独特。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以色列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从一开始所有接受DNA测序的美国人提供他们的DNA样品和一些基本事实,比如他们居住在哪里和他们的年龄是多大,那么一半以上的美国人可通过他们的名字加以识别出。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0月11日在线发表在Scie

2018-10-20

Nature:发现最大白血病数据库 辅助治疗药物的最优选

 历经多年研究,科学家们发布了一个庞大的数据集,详细描述了500多名患有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肿瘤细胞的分子组成。该数据集包括数百个个体患者的细胞如何在实验室中对一系列药物做出反应,为日后对于AML的研究进一步打下基础。10月17日,《Nature》杂志以“Functional genomic landscape of acute

2018-10-19

eLife:基因标记能够预测脊柱损伤的预后效果

2018年10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发表在《eLif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科学家已经确定了与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相关的基因特征。这一发现可以为寻找预测脊髓损伤恢复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信息,并可能确定新的治疗靶标。到目前为止,仍没有针对脊髓损伤后立即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治疗方法。其中一大主要障碍是缺乏对脊髓损伤发生时发生的复杂生物过程的理解。“我们对脊髓损伤引发的病理生理过程的理解是不完

2018-10-07

Current Biology:研究揭示为什么眨眼不会影响你观察这个美丽的世界

2018年9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人每五秒就会眨一次眼睛。在眨眼的这一瞬间,没有光落在视网膜上,但是人仍然可以观察到环境的连续稳定图片,不会有漆黑的瞬间。这是为什么呢?近日来自德国灵长类动物中心和哥廷根大学医学中心的神经科学家Caspar Schwiedrzik和Sandrin Sudmann及他们美国的同事一起在癫痫病人身上进行了一项研究以确定这种知觉记忆位于大脑的什么位置,以及

201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