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科学》最新研究:老年为何出现睡眠碎片化?
宇宙之于人类,是亘久运行的谜,而人类自身的“三磅小宇宙”——大脑,也让无数科学家为之倾倒。层出不穷的研究让我们一步步接近真实,也让我们愈发困惑。
6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新晋院士名单出炉
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2022年新当选的院士(120人)和外籍院士(30人)名单,以表彰他们在原创研究中持续、杰出的成就。至此,美国国家科学院已
张伯礼谈上海疫情老年感染者中医药救治:先症而治,截断病势
张伯礼指出,在用药时机上体现“早、快”,在治疗策略上体现“清”“通”等关键要素,有时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TCCI研究员陶虎、郁金泰入选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 榜单
4月14日,全球性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了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 (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榜单。
许锦波未来论坛分享:AI蛋白质预测及设计未来有哪些想象空间?
AI正在推动智能生命科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世界知名计算生物学家、AI蛋白第一人归国 为中国智能生命科学奠基
AI正在改变世界,包括人类的生命。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2022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公布了当下初露峥嵘、但未来可能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十项技术。
即将开幕!2021(第十二届)国际细胞治疗大会
2021(第十二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聚焦两大方向主题,一是产品技术研究前沿、新型疗法开发,二是商业化阶段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诚邀国内外领先学术科研机构、大型医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国家监管机构、产业园区、投资机构、行业协会等专业人士共聚上海,分享行业进展动态,探讨产业发展瓶颈及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未来之路。
聚四海英才,共话健康未来!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研讨会圆满落幕!
5月29日,2021(第一届)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研讨会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历时2天,吸引了600+专家学者参加,各论坛的精彩报告层层递进、紧密衔接,展现了类器官模型在发育模拟、疾病研究、临床免疫、肿瘤药敏、再生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此外,3D类器官模型通过与活细胞成像、微流控芯片、生物3D打印等技术结合将成为未来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药物筛选
人体胎儿:出生前粪便没有微生物检出
2021年5月14日讯/微生物定植是人体肠道的关键过程,微生物定植的顺序和时间决定了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宿主后期的代谢和免疫。在人体中,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的成熟都发生在出生前。与足月婴儿相比,胎儿肠肠道对大分子的渗透性较强,对抗原的耐受性较弱。母体IgG通过胎盘转移和胎儿肠道摄取使胎儿出生后肠道免疫反应初步形成。因此,母体宫内环境影响着胎儿长期的生命健康轨
袁隆平最后的时光:病危之际,还关心稻子长势
5月22日,湖南长沙,细雨凄迷,哀伤的情绪弥漫在城市上空。尽管医院全力救治,尽管家人在床边唱着他喜欢的《红梅花儿开》等歌曲,期盼他能够睁开双眼,但最终还是没能迎来奇迹。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16时许,灵车缓缓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下车辆鸣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