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组Science再发文 首次报道钠通道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研究组在《科学》(Science)再发文,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以下简称“钠通道”)的3.8埃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为理解其作用机制和相关疾病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The BMJ 中国编辑推介| 肿瘤新药研究选择替代终点?需三思
随机对照试验(RCT)有时会选择替代终点作为主要研究终点来评价一项干预措施或者某种新药的治疗效果。相比动辄需数年才能观察到的临床终点,选择替代终点评价疗效的突出优点是可以相对快速地得到结果,节省新药研发
中棉所49:盛开的棉花千万亩
炸蕾吐絮、纤纤蓬松,棉花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作物和纺织原料,其稳产高产关系重大。棉花育种不仅是一项科学工作,更是产业发展的需求。二十多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严根土领衔的科研团队,以培
生物谷专访——雅培殷鹏博士
编者按:近年来,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兴起和融合,促进了体外诊断(IVD)仪器、试剂的开发应用和更新换代。国家科技基金的支持、上市公司及社会资本的投入、国内基层医疗的改革,使得体外诊断行业的"蛋糕"快速做大
生物谷专访—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康九红教授
编者按:目前人疾病特异性模型研究的最新态势之一是利用病患自身的病变细胞,通过重编程,构建特异性的疾病iPSCs类器官模型,它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相比二维细胞,可以更好地反映真实的疾病状况,缩短药物研发时间和促进疾病机理研究,同时避免动物试验带来的伦理问题。而且由于使用病患自身的细胞,病理研究和药物筛选更加具有针对性,契合个体化治疗的概念,基础研究、药厂、医生和患者都将从中受益。
生物检测的一个“小目标”实现了
樊春海到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Heeger教授的办公室访问樊春海在实验室操作自行研制的超分辨荧光显微镜如何快速、准确开展各类遗传性疾病、传染病、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要疾病的早期检测,是千万百姓心中的愿望。
韩春雨提交新数据 《自然—生物技术》发表相关声明
围绕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的论文重复性争议,《自然-生物技术》给予韩春雨课题组的“2017年1月底前”期限仅剩12天。 1月19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言人就韩春雨课题组“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
柏煜:中国第一代医疗民营企业家沉浮启示录
关于做企业,柏煜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初创公司危机四伏,就好像你要用一个筛子去捞水。这个过程中,你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去赌上筛子的洞,另一方面要加快运水速度才能抵消筛子落水时产生的重力加速度。
晨杏健康崔颖:从媒体老人到创业新兵
当必须在编制和创业中做出选择时,崔颖说只能选择后者,因为创业者必须断了自己的后路。
高福院士获得第三届树兰医学奖
1月14日,由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以下简称树兰基金)主办的第三届树兰医学奖颁奖大会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