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解析出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三维结构,并鉴定出有望治疗某些常见癌症的化合物
2019年8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和制药巨头罗氏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开发阻止某些癌症转移的药用试剂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通过使用瑞士光源(Swiss Light Source),他们解析出一种在癌细胞迁移中起关键作用的受体的结构。这使得鉴定出可以通过身体的淋巴系统阻止某些癌细胞扩散的药用试剂成为可能。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硅藻光系统II-捕光天线超级复合体原子水平三维结构
硅藻是海洋主要的浮游生物之一,贡献了地球上每年原初生产力的20%左右,且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特征与其光系统(Photosystem,PS)以及外周捕光天线的功能密切相关。不同于绿藻和高等植物,硅藻PSII的外周捕光天线是结合了岩藻黄素和叶绿素a/c的蛋白(Fucoxanthin Chl a/c binding proteins,FCPs),具有强大的蓝绿光捕获能力和快速光适应能力
一种高效可控三维细胞球正向培养的新策略
模仿肿瘤微环境体外构建三维细胞球,用于直观观测药物扩散、免疫逃逸和深层治疗,是理解药物与细胞组织作用机制以及评价癌症治疗效果的理想模型。目前受限于材料和方法限制,体外三维细胞培养尚无法突破尺寸和稳定性的制约。本论文提供了一个正向三维尺寸可控细胞球体培养的新策略,可用于药物与肿瘤组织作用机制的在线观察研究。目前体外生物学评价大多是基于单层细胞培养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但真实生理环境中,细胞存在着紧密而丰
三维打印人类心脏不再是遥远的梦
2019年8月2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一种新技术,它允许任何人利用人体中一种称为胶原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对组织支架进行三维生物打印(3-D bioprinting)。这种首创的方法使得组织工程领域更接近于能够三维打印全尺寸的成人心脏。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8月2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3D bioprinting
Nature:解析出脂质翻转酶Drs2p–Cdc50p的三维结构和自我调节机制
2019年6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P4-ATP酶(Type 4 P-type ATPase, P4-ATPase)是脂质翻转酶(lipid flippase),可促进磷脂从真核细胞膜的质膜外小叶主动转运到细胞质小叶。P4-ATP酶的分子结构及其识别和转运脂质的机制仍然未知。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和法国细胞综合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解析出
我国科学家成功绘制玉米高分辨三维基因组图谱
华中农业大学科研团队近日成功绘制玉米活跃表达基因参与的高分辨率三维基因组图谱,鉴定了基因组顺式调控元件三维互作模式,揭示了玉米三维基因组结构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表型变异的潜在机理。系列成果表明,玉米高分辨率三维基因组的研究对于玉米功能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对于玉米复杂农艺性状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记者16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李兴旺教授、严建兵教授和李国亮教授团队合作的这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完成国际首例三维可视化、ICG分子荧光联合增强现实技术导航的3D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
近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的支持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方驰华教授团队(项目名称:计算机辅助肝切除手术手术导航系统)完成了国际首例三维可视化、ICG(吲哚菁绿)分子荧光联合增强现实技术(AR)导航下的3D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数字智能化肝脏外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Digital and intelligent liver surgery in the new era:
研究揭示拟南芥基因组加倍导致的三维染色质结构及基因表达调控特征
6月11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方玉达研究组题为The effects of Arabidopsis genome duplication on the chromatin organization and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的研
Nat Commun:研究人员发现基因组的三维结构是如何调控细胞分化的
2019年5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阐明了在骨骼肌形成之初,基因组的三维结构是如何被调控的。虽然基因组的DNA序列是一个线性的代码,就像一个很长的句子,但实际的DNA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扭曲和折叠,其中一些序列彼此距离较远,但却在空间中物理上彼此接近。这些三维相互作用被认为可以使结合DNA的蛋白质调节离它们结合位置很远的基因的活动。图片来源:Nature C
Cell:揭示基孔肯雅病毒与Mxra8受体结合在一起时的三维结构,有望开发新的疫苗和药物
2019年5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曾经一度局限于东半球的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自从2013年在加勒比地区发现携带这种病毒的蚊子以来,已感染了美洲100多万人。大多数感染者会出现发烧和关节疼痛,这些症状持续一周左右。但在多达一半的患者中,这种病毒可导致严重的持续数月或数年的关节炎。没有治疗方法可阻止短期的基孔肯雅病毒感染进展到慢性关节炎。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