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营养健康所李于团队发现调控星状细胞激活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新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转录因子CREBZF通过负调控miR-6964-3p,增加OPN蛋白表达与分泌,进而加重肝纤维化与NASH的分子机制。CREBZF可能是调节肝星状细胞激活与肝纤维化的关键检查点
清华大学王钊团队揭示,高脂饮食通过改善肠道菌群挽救SIRT6敲除小鼠的早衰相关表型
衰老和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很多人不惧死亡的降临,但却非常害怕衰老的到来。未来,王钊教授课题组将继续围绕衰老及其干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Science子刊:我国科学家领衔揭示生酮饮食有望成为癌症患者抗击低血小板的潜在拯救生命的疗法
在一项新的初步研究中,来自中国复旦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指出高脂肪饮食可能对抗由化疗引起的血液中的低血小板计数,这表明生酮饮食计划可能是一种无毒、低成本、高效益的癌症治疗方案。
孕期高脂饮食,或致男胎患抑郁症、自闭症!Nature子刊:高脂饮食以性别特异性破坏胎盘、脑轴
研究发现孕妈的高脂肪饮食会触发雄性而非雌性小鼠幼崽大脑发育中的免疫细胞过度消耗影响情绪的大脑化学物质血清素,从而导致类似抑郁的行为。研究人员表示,类似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人类身上。
Nat Metabol:揭示节食后机体脂肪量增加及肥胖发生背后的分子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等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节食后机体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水平的增加或会增强小鼠机体中肠道脂质的吸收并会导致机体脂肪的快速积累和肥胖发生。
《细胞》子刊:一周高脂饮食,就成“吸油”体质!科学家发现,短期高脂饮食会诱导肠道干细胞向脂质吸收型上皮细胞分化
众所周知,肥胖对健康的长期不利影响包括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肿瘤等发病风险。作为当代都市“打工人”,辛勤工作之余最快乐的莫过于来上一顿烤肉大猪肘子抚慰疲惫的灵魂,
复旦大学杨云龙团队揭示生酮饮食可缓解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该研究提出了在巨核细胞中酮体-MCT1-BDH-组蛋白乙酰化-血小板生成轴的机制见解,并提出了一种无毒、低成本的饮食干预方式来对抗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IT)。
Lancet:脂肪肝日益成为肝细胞癌的病因
肥胖和包括糖尿病在内的代谢疾病导致所谓的脂肪肝,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回顾了大约200项国际研究,并汇编了一份关于肝细胞癌的风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概述。
《自然·代谢》:饭菜的香,能燃烧脂肪!科学家发现,禁食期间的食物气味刺激可以促进脂肪分解,提高全身脂质利用率
本研究揭示了禁食期间小鼠对食物气味的感知可以引发脂质代谢的双期调节,即禁食期间增强脂质动员的急性期调节和禁食后重新饲喂时促进脂质利用的晚期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