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高胆固醇水平或能通过增强癌细胞对铁死亡方式的耐受性来促进癌症进展
来自杜克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上述关联背后的分子机制;同时研究者还描述了乳腺癌细胞如何利用胆固醇来发展出对压力的耐受性,从而就使其在从原始肿瘤位点迁移时不至于死亡。
原来癌细胞偷偷改了代谢方式,抑制脂肪酸代谢是突破口
在很多时候,癌细胞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即使在实验室中展现出惊人疗效的治疗药物,也难以阻挡一部分癌细胞“死里逃生”的脚步,更可气的是,这些残存的癌细胞能够继续增殖,无视杀伤性药物并持续“壮大”队伍,导致疾病再次复发和耐药性问题的恶化,最终令患者面临死亡的威胁。为了揭开部分癌细胞能够抵抗药物治疗的原因,哈佛医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及博德
Science:高脂肪饮食扰乱肠道内壁及其微生物群落,最终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2021年8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高脂肪饮食扰乱了肠道内壁及其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学特性,并促进了一种可能导致心脏病的代谢物的产生。这些在饮食诱导肥胖的小鼠模型中取得的发现支持肠道和肠道微生物群在心血管疾病产生中起着关键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8月13
超44万样本揭示:97%人群有癌症高遗传风险,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
癌症,全世界的人民公敌,发病原因复杂,经常被看作是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016年,一项北欧双胞胎研究报告(Nordic Twin's Study)在经过长达32年随访、对20万对双胞胎进行研究后指出,癌症的遗传率预估为33%,该研究还揭示了前列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等一系列癌症的遗传风险。而我们都
以「出汗」的方式排出脂肪!Science 揭示这种细胞因子或能逆转肥胖
当前,肥胖及其引发的相关并发症已然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有数据表明,超过 40% 的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这也意味着其患脂肪肝、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的风险大大增加。尽管这一现象引起了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视,也有多项举措发布,但肥胖率仍在持续上升。因此,迫切需要阐明影响肥胖的相关途径,为指定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最新的研究表明,
JAHA: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饮食或能将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34%
2021年8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饮食中的维生素K(K1和K2)能通过多种机制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然而将维生素K与ASCVD发生联系起来的研究却非常有限;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题为“Vitamin K Intake and A
关于不良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
《欧洲心脏杂志》近期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吕筠教授团队的研究:“生活方式、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和共病——一项中国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该研究揭示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及共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及其差异。吕筠介绍,随着人群期望寿命的不断增长,患有慢性病的人越来越多,共病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给个人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均带来极大的负担。该
BMJ:低血糖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2021年8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升糖指数(GI,glycaemic index)是与参考食物(纯葡萄糖或白面包)相比,根据摄入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使机体血糖水平升高的程度对食物进行排名;根据葡萄糖的等级,GI≦55为低升糖指数食物,56-69为中等升糖指数食物,≧70为高升糖指数食物。食物的血糖负荷(GL,glycaemic load)是
EMBO Mol Med:靶向线粒体裂变的鞘脂类似物SH-BC-893有望治疗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肥胖
2021年8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肥胖及其致命的合并症的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很高,并继续上升。扭转肥胖及其代谢后遗症的治疗方法是一个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摄入高脂肪的西方饮食会导致肥胖,因为它会在神经酰胺生成增加的下游引发过多的线粒体裂变(mitochondrial fission)。与此相一致的是,基因工程小鼠模型显示,代谢组织中线粒体网络的碎裂
AJPEM:即使并不超重 饮食中膳食纤维水平较低也会诱发机体肠道感染!
2021年8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肥胖与机体代谢、免疫和感染性疾病并发症直接相关,包括会增加肠道感染和炎性肠病(比如克罗恩病)的风险等,诸如粘附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AIEC)等感染性病原体的扩张就是一种克罗恩病常见的益生菌失调特征,这种效应会因患者此前使用口服抗生素而放大。尽管高脂肪、高糖类饮食与大肠埃希氏菌的失调性扩张有关,但研究人员并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