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英科学家揭示不死蠕虫抗老化机制
一个端粒酶分子示意图,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一种叫做真涡虫(Planarian)的扁形蠕虫有着惊人的组织修复能力,把它们切成两段后,两边能再生出新的肌肉、皮肤、肠道甚至完整的大脑,而且这种再生好像能无限地进行下去。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称,英国诺丁汉大学研究人员揭示了它们这种无限再生寿命背后的支持机制,为研究人类细胞克服老化,延缓衰老特征的出现带来了希望。
Nature:清除老化细胞或能延缓衰老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清除老化细胞让小鼠青春常驻,推迟显现皱纹、肌肉萎缩、白内障等老化征兆。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结果有望用于老年人护理。专家称,这只是初步研究,结果虽然“令人着迷”,但须审慎看待。 缓衰老 研究主要针对老化细胞。这种细胞不再分裂出新细胞,在防止肿瘤生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老化细胞由免疫系统清理,随着时间推移,在身体积聚数量增多。研究人员估计,高龄老人全身大约10%的细胞为老化细胞。
Psycho Sci:面部各部分特征的识别更优于面部整体的识别
不同的面孔,我们如何来识别? 我们如何来认出一张面孔,截止到今天,大部分的科学家的回答是:通过全面整体性来识别(holistically),也就是我们要观察所有的特征,包括眼镜、鼻子、嘴巴等,然后将他们组合,最终对每一个人形成一种形象,然后近日的一项研究推翻了这种一般的认人的理论,来及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识别整张脸的时候...
PNAS:人类面部表情通用性受到质疑
4月16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瑞士等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 are not culturally universal,”,文章中,研究者表示人类的面部表情通用性受到质疑。 这项研究反驳了一种广泛存在的信念,即6种基本情绪状态——高兴、惊讶、恐惧、厌恶、愤怒和悲伤——的面部表情在生物学上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是通用于人类文化中。
PLoS ONE:研究解析马来西亚华人面部识别技术
你可以轻易识别出你曾经有过一面之交的人吗?还是对你来说能认出一张熟悉的脸都不容易? 研究已经表明我们更能认出来自于同一种族的人,但是科学家们提出疑问:我们怎么利用吸收到的信息来识别人? 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最新研究表明,马来西亚华人可以利用他们的面部识别技术来帮助他们适应多元文化的生活环境。
Am J Public Health:加糖饮料会加速老化?
2014年10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新近完成在一项新研究证实:含糖汽水的饮用可能会促使疾病,独立与含糖汽水对肥胖病的作用,饮用含糖饮料与细胞老化有关。 该研究显示喝更多苏打水
ATVB:细胞老化增加罹患心脏病和早逝的风险
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有带有所谓端粒的染色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端粒会逐渐缩短。吸烟和过度肥胖等生活习惯也会使端粒缩短。长期以来,研究人员都推测端粒的缩短可能会增加罹患心脏病和早逝的风险。现在,经过对多达近2万丹麦人所做的一项大规模研究表明:两者之间确实直接相关。这一研究成果为未来的医学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医生可以借此来检测一个人真实的细胞健康状况。
PLoS Genet:DNA的损伤修复效率会随着机体老化而下降
随着人类和其它脊椎动物年龄增长,机体中的DNA就会积累突变并且出现重排的现象,最终就会引发一些和年龄相关的机体疾病,包括癌症等;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DNA损伤增加的一种原因,研究者表示,随着机体年龄增加最初的机体修复功能会慢慢下降。
Development:基因表达如何影响面部表情
一个人的面部是呈现给别人的第一印象,面部形象在早期发育时是如何形成的至今仍不太清楚。近日,Chong Pyo Choe博士后研究员对这一系列谜题展开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