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开发出同时分析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与遗传变异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中生团队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合作,在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上,发表了题为A new approach to decode DNA methylome and genomic variants simultaneously from double strand bisul
Genome Biol & Sci Adv:基因组的3D结构或会影响机体膀胱癌和儿童脑癌的进展
2021年6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儿童高级别胶质瘤(pHGGs,Pediatric high-grade gliomas)包括多形性胶质细胞瘤(GBM)和扩散型内因性脑桥神经胶质瘤(DIPG,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其均是病态的脑部肿瘤;即使患者经过治疗,其生存率仍然很低,这就使得pHGGs成为了引
基因组新数据预示濒危秃鹰有美好未来
曾经数量繁多的加州秃鹰在野外短暂地“灭绝”了,到1982年仅有22只人工饲养的秃鹰存活于世。但好消息是,今天,有300只秃鹰在野外自由翱翔,另有200只被圈养。发表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urrent Biology(《当代生物学》)上的一项关于加州秃鹰基因组的新研究,发现这种动物已经有了数量惊人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
Nat Neurosci:全基因组CRISPR筛查揭示神经元在氧化性压力状况下得以存活的关键机制
2021年5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单细胞转录组学能提供不同人类细胞中基因表达的系统图谱,而下一项挑战则是系统性地理解细胞类型的特定基因功能,基于CRISPR的功能基因组学和干细胞技术的整合则能使得分化的人类细胞中的基因功能得到扩展化的分析。当细胞中的单个基因被开启或关闭时,其存在或缺失会影响细胞的功能和生存;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
高精度亚洲猪参考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科技创新团队联合北京相关生物企业等单位成功绘制了梅山猪高质量基因组图谱。该图谱是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亚洲猪基因组图谱,为我国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发表于《分子生态资源(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据项目负责人周荣博士介绍
花苜蓿基因组及抗逆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又名扁蓿豆、野苜蓿,是主要分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野生豆科牧草,具有极强的抗旱、耐寒、耐贫瘠等抗逆特性。由于花苜蓿与生产上大规模种植的紫花苜蓿亲缘关系较近,可利用其优异的抗逆性状改良高产苜蓿的抗性,使之成为苜蓿育种的优质基因资源。然而,由于缺乏花苜蓿的遗传信息,限制了对其抗逆机制的研究以及在苜蓿育种中的应用。
新冠病毒可“植入”人体基因组?PNAS最新学术研究引争议
在COVID-19大流行的最初几个月,分析测试结果的医护人员发现:已经从COVID-19中康复的病人有时会在几周甚至几个月后的PCR测试中莫名其妙地出现阳性。这些人并未二次感染COVID-19,从他们的样本中也没有分离出活的病毒。而且,RNA的寿命通常很短,所以阳性测试不太可能是残留RNA的结果。2021年5月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
研究人员绘制燕麦基因组草图并解析燕麦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CEMPS)、中科院-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CEPAMS)韩斌研究团队与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 Innes Centre(JIC)Anne Osbourn研究团队合作完成了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二倍体燕麦Avena strigosa基因组序列草图的绘制,并完整地解
鹦鹉螺基因组测序分析揭示针孔眼形成和生物矿化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喻子牛团队首次在国际上完成了鹦鹉螺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这种古老软体动物的进化规律、针孔眼形成和生物矿化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论文“The genome of Nautilus pompilius illuminates eye evolution and biomineral
研究揭示人类衰老细胞空间基因组表观调控核心机制并绘制衰老相关染色质全局景观图谱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孙宇课题组经合作研究在Nature Aging上,在线发表题为KDM4 Orchestrates Epigenomic Remodeling of Senescent Cells and Potentiates the 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