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通过靶向作用控制DNA复制压力的关键基因或有望治疗人类脑癌
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开了癌细胞如何应对复制压力与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 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之间的关联关联。
FIDELITY研究中国亚组数据发布:非奈利酮显著降低肾脏复合结局风险43%
非奈利酮是一种新型非甾体高选择性MRA,对MR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更强的亲和力,能够高效地阻断醛固酮导致的MR过度激活,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纤维化,延缓对肾脏结构和功能造成的损伤。
科研人员开发首个靶向蛋白质-DNA相互作用及液液相分离的cGAS环肽抑制剂
这项研究通过体外生化实验、分子模拟、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等技术手段,成功鉴定出一类全新作用机制的cGAS环肽类抑制剂,靶向蛋白质-DNA界面,并阻断DNA诱导的cGAS液相缩合和活化。
PNAS:科学家识别出特殊的脂质血管“邮政编码”
来自罗格斯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肺部中发现了首个脂质血管“邮政编码”(ZIP code),将药物送到人体所需要的地方是成功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以及避免毒性副作用的关键。
科学家创制保存高质量DNA的昆虫野外监测装置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三大环境危机之一。昆虫作为庞大且多样化的生物群体,几乎占据各种类型栖息地,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SITE-100”国际大科学计划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激活的STING触发非干扰素相关功能的离子通道
STING(干扰素基因的刺激物)作为质子释放到胞浆中的直接介质,从而引发非规范的LC3B(轻链3B)脂化和NLRP3
研究发现猕猴非编码基因调控大脑静息功能网络,并与人类精神疾病风险基因高度相关
结果发现两个蛋白编码基因的模块分别与非编码和编码PLS1成分权重显著相关,且与非编码PLS1成分权重相关的模块6的基因显著富集于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相关的通路。
复旦大学赵兴明/杨禹丞团队构建人脑非编码调控元件互作网络图,精细定位脑疾病基因
综上所述,该研究构建了人脑中的非编码调控元件互作网络的概览图,分析了其在神经细胞和组织中的特异性,并据此对脑疾病基因进行了系统而精准的定位,为理解脑疾病和行为认知表型的遗传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长达35年的随访发现,儿童期LDL-C和非HDL-C水平与成年后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有关
研究说明,儿童期的non-HDL-C和LDL-C水平与中年发生ASCVD事件有关。尤其对于non-HDL-C和LDL-C水平较高的个体来说,这些关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Gut:科学家利用DNA甲基化特征能准确区分胰腺导管腺癌和胰腺炎患者
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有望找到能明确诊断的特殊分子标志物。在机器学习的支持下,研究人员识别出了一种特殊的DNA甲基化模式,其能以较高的准确性区分慢性炎症和恶性改变的组织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