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氨苄青霉素制剂出口市场统计
国别 出口额 全球 1174.99 亚洲 428.84 东盟 67.37 中东 23.55 非洲 497.93 欧洲 100.57 欧盟 105.31 欧盟十五国 96.73 欧盟东扩十二国 8.58 拉丁美洲
NAT NANOTECHNOL:石墨烯抗菌分子机制被查明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黄庆、方海平、樊春海研究员与IBM沃森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周如鸿教授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将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在石墨烯抗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石墨烯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的一种分子机制,相关论文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Chi Sci Bulle:微生物油脂花生四烯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
自然界里某些含脂类的微生物细胞是高质量油脂,特别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产者。微生物油脂不仅有益健康, 而且是生物柴油潜在的油脂来源。由于气候变化,耕地减少,科学家早就提出开发微生物油脂作为动植物油脂可替代的来源。但由于经济原因, 这个过程进展缓慢,其瓶颈在于微生物细胞合成油脂的效率太低。
:青霉素原产菌或被叫错80余年
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的青霉素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英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弗莱明最初发现的产生青霉素的真菌不是人们长期认为的种类,它一直被叫错了80多年。 弗莱明1928年在伦敦圣玛丽医学院工作时发现,一种真菌所分泌的物质可以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就是后来被广泛使用的青霉素。此后,科学界找到了能产生青霉素的“产黄青霉菌”,并一直认为这就是弗莱明最初发现的菌种。
Molecular Ecology:青霉素的原产菌或被误叫80年
图:产黄青霉素 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的青霉素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英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弗莱明最初发现的产生青霉素的真菌不是人们长期认为的种类,它一直被叫错了80多年。 弗莱明1928年在伦敦圣玛丽医学院工作时发现,一种真菌所分泌的物质可以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就是后来被广泛使用的青霉素。此后,科学界找到了能产生青霉素的“产黄青霉菌”,并一直认为这就是弗莱明最初发现的菌种。
Nat Commun:开发出可以直接用于书写的石墨烯人工细胞膜
2013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曼彻斯特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研究者表示,他们可以使用一种名为“脂质蘸水笔的纳米刻蚀”( Lipid Dip-Pen Nanolithography,L-DPN)的技术,就可以在石墨烯表面的薄膜上直接写入文字。
北美另辟蹊径增产丁二烯 未来产量或提高
由于页岩气产量猛增,北美大量原有和新建裂解装置都以乙烷等轻烃作为原料,导致丁二烯产量大幅减少,供应缺口加大。为此,北美另辟蹊径,通过开发生物技术和新工艺来增产丁二烯,弥补缺口。 据悉,页岩气革命的蓬勃发展,使得更多美国乙烯裂解工厂采用廉价乙烷等轻烃作为裂解原料,其成本比石脑油法低了近一半,但这种工艺并不会副产丁二烯。
华药公司成辉瑞无菌强化普鲁卡因青霉素钾供应商
8月17日,华北制药华日公司收到美国辉瑞公司无菌强化普鲁卡因青霉素钾产品的审计通过确认书,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制药集团辉瑞公司在中国的无菌人用原料药供应商,这标志“华北”牌产品真正参与到国际高端企业竞争,对华北制药提升品牌价值、实现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AAC:鉴别出一种新型的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水解酶
2012年1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近日国际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GES-18, a new carbapenem-hydrolyzing GES-type β-lactamase from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at contains Ile80 and Ser170
石墨烯表面细胞膜模型可作为新型药物输送模型
2013年10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联合开发出一种在石墨烯表面固定细胞膜用于药物输送研究的模型。这种方法能够将细胞膜表面的细节呈现在研究者面前并提供一个新的方法供研究人员研究药物如何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研究人员是通过一种名为脂类沾笔奈米显微系统的方法将磷脂膜固定在石墨烯表面的,其精度可达纳米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