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华人学者首次培育出前列腺癌类器官
由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领导的一项研究,第一次证实了可以在实验室培育出源自人类前列腺肿瘤的类器官(Organoids),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新工具来测试癌症药物和个体化的癌症疗法。研究结果发表
华人学者发现人体对艾滋病感染的“警报器”
美国华人学者陈志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一个能识别艾滋病病毒的受体。当人体出现感染迹象时,它就会“拉响警报”。这一成果对开发艾滋病药物与疫苗或许将有很大帮助。 陈志坚现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他领导的研究小组用生物化学手段提纯蛋白质,找到了一种叫做的cGAS的酶。
东北农大学者因“内容重复”主动撤销一篇论文
学术期刊《动物科学与生物技术期刊》(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1月23日发表声明,撤销一篇来自中国东北农业大学研究人员的论文。 撤销声明说,由于该论文有大量内容和之前已发表的论文重复,因此作者要求撤销该论文。我们同时对此表示歉意。 该论文通讯作者李辉现为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三名学者获2012年度日本京都奖
美国州立波特兰大学客座研究员伊万·爱德华·萨瑟兰、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大隅良典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印度籍教授贾亚特里·查克拉沃蒂·斯皮瓦克,11月10日因各自取得的重要成就获2012年度京都奖。 颁奖仪式当天下午在日本国立京都国际会馆举行。该奖项的设立机构——稻盛财团会长井村裕夫向3名获奖者分别颁发荣誉证书、奖章和5000万日元(约合63万美元)奖金。
自然科学基金委:2012年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开始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为促进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的快速成长,鼓励承担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围绕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开展较长期、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自2012年起在面上项目中设立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连续资助项目(以下简称“青年-面上连续资助项目”),在当年结题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择优遴选取得突出进展、具有创新潜力的项目负责人,予以面上项目连续资助。
中国学者《自然》发文:人们须行动起来拯救环境
《自然》杂志本周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中国政府必须面向普通市民并寻求方法,才能解决当前的空气质量问题。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王强在文章中称,日趋恶化的空气质量问题已迫使中国政府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和公开74个城市的污染数据。中国官员亦不得不在中国的微博上面,对中国环保卫士的控诉作出回应。
学者发现汉族人群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易感基因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汪凯教授科研团队联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德国鲁道夫大学医学中心等国内外多家单位,首次发现中国汉族人群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ALS)的易感基因。研究成果于4月28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致死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迄今为止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于公布201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的通告
根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201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予以公布。 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有违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或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在15日内(8月5日——8月19日)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书面异议。
著名学者Cell发表颠覆性文章:波涛汹涌的细胞质
人们一直认为,哺乳动物的细胞质就是一种粘性液体,悬浮其中的细胞器和蛋白在不断做着无规则运动和随机撞击。然而,哈佛大学的一项新研究颠覆了这一理论,研究指出细胞质其实是一个波涛汹涌的胶质海洋。相关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