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许琪:在脑疾病领域捕获“真凶”

 性格开朗、口才好,对科研充满激情,这是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许琪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许琪研究员长期从事重性精神神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从临床医学跑去做疾病的基础研究,并且一做就是20年———谈起当年“转行”这件事,许琪回忆说,“由于医学发展水平所限,医生对多数患者实际上只能是做到缓解疾病的进展,而无法做到真正的治愈,很多时候医生面对深陷

2018-01-15

Cancer Res:华人学者发现影响T细胞恶变的重要分子

2018年1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肿瘤抑制基因p53常被当做“基因组的守卫”,p53也是人类癌症中最常发生突变的基因,p53的缺失对于肿瘤发育来说至关重要。大多数肿瘤抑制基因会因基因片段缺失或截断而失去功能,而p53则常在DNA结合结构域发生错意突变,这些突变会导致p53蛋白无法诱导其抑癌靶基因的表达。功能获得性p53突变能够促进癌症转移诱导治疗抵抗的产生,但是这一系列作用的分子

2018-01-13

Hepatology:华人学者发现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分子

2018年1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腺苷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可与细胞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腺苷受体有多重亚型,其中腺苷2A受体(A2AR)广泛分布于神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及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发挥保护作用,避免发生内毒素以及缺血导致的组织损伤。但是A2A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在

2018-01-12

Nature:华人学者联手带来治疗耳聋的基因疗法

当32岁的贝多芬感受到听力衰退时,他在给兄弟的信中绝望地写下“正如秋叶凋零,我的生命也变得贫瘠”的字句。我们仍不知道贝多芬失聪的原因,但我们可以确认一点——耳聋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人生。▲哈佛大学医学院Zheng-Yi Chen教授与哈佛大学David R. Liu教授是本研究的共同负责人(图片来源:哈佛大学)今日,哈佛大学医学院Zheng-Yi Chen教授与哈佛大学David R. Liu教授等

2017-12-22

《自然》年度十大人物揭晓,两名华人学者入选

 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众人翘首以盼的2017十大人物名单正式揭晓,以表彰过去一年里对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十人。我们很高兴地看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教授与Broad研究所的David Liu教授两名华人学者入选榜单。潘建伟教授在《自然》杂志的榜单中被誉为“量子之父”。今年7月,他的团队将地球上一个光子的量子态传送到了1400千米高空轨道卫星上的一个光子上,创造了一项纪录。9月,其

2017-12-19

同日4篇Nature 华人学者又有了哪些新发现

 在今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上,有四篇论文来自华人学者们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了哪些新知呢?我们在今日一道来看下吧。1、Wei Lü博士课题组Cryo-EM structures of the TMEM16A calcium-activated chloride channel钙离子激活、非选择性的离子通道能感知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从而产生钠离子和/或钾离子流,使细胞去极化,调控钙离子的

2017-12-14

我国学者发现高致病性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机制

  日前,从河南农业大学传来消息,该校杜向党教授团队对来源于人和动物的肺炎克雷氏菌进行了回溯性研究,找到了高致病性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讯的形式在线发表于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上。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中重症肺炎对人的生命危害很大。对于肺炎的治疗,在抗生素出现之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难免一死。抗生素出现后肺炎的致死率大大降低,但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广

2017-11-25

Science:华人学者将CRISPR改造成“录音笔” 记录特定细胞生理信号

 说到CRISPR,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手段。没错,这一技术是CRISPR系统在当下最为火热的应用,也是基因疗法领域最富潜力的工具之一。但你要以为CRISPR只能用于基因编辑,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今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的一篇文章让我们重新审视CRISPR这套系统的应用潜力。来自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华人学者

2017-11-24

Cell Rep:“成熟”分子帮助青年大脑发育

2017年11月3日/生物谷BIOON/---当谈论到如何培养未成年人的时候,家长们或许有了一个新的“帮手”,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类叫做laminin alpha 5分子或许有助于青少年大脑的成熟。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Cell Reports》杂志上。十年以来,耶鲁大学的研究者们一直想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直到进入青年时期,大脑神经元

2017-11-03

我国学者领导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发表最新成果

日前从解放军307医院获悉,一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再次印证:应用微移植治疗老年白血病,疗效明显高于传统移植和化疗。相关研究成果今年9月发表于美国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该研究观察了来自中国、美国、西班牙的185例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微移植后的疗效,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白血病完全缓解率高达74.6%,2年总生存率达50.2%,严重感染和器官衰竭发生率分别仅为8%、2.2%,在不采

201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