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揭示青藏高原沙蜥属物种杂交带生殖隔离维持的基因组学机制

 物种形成是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基础且重要的问题,长期受到关注。厘清物种间生殖隔离形成的进化过程,对于探索物种形成这一科学理论问题至关重要。生殖隔离的建立和维持是物种形成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建立是与生殖隔离

2022-04-15

即使隔离10天后,13%的人仍有新冠传染性,最多可持续68天

新冠病毒,通常通过呼吸道感染人类,并造成呼吸系统和人体各个器官的损伤。自2019年底首次爆发至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对世界经济、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新冠病毒复制速度快、病毒细胞嗜性广、在环境中存活力高等特性,是新冠传播速度快、难控制的主要生物学因素。那么,如果一个人感染了病毒后,需要隔离多久才能完全没有传染性呢?近日,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

2022-01-15

湖南省年初的新冠病毒传播存在大量的异质性,隔离措施成功阻断该地区的病毒传播

2020年11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虽然有文献记载COVID-19的临床严重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关于传播风险如何随人口学因素、临床表现和接触者类型而变化的信息是有限的。基于个体的干预措施,如病例隔离、接触者追踪和隔离,已被证明可以加快病例检测和阻断传播链。然而,这些干预措施通常是与人群层面的物理隔离措施一起实施的,它们对接触模式和传播风

2020-11-29

NEJM:一项针对将近2000名美国海军新兵的研究表明尽管采取了隔离措施,仍发生多次无症状SARS-CoV-2传播

2020年11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项对近2000名美国海军新兵(Marine recruits)进行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海军医学研究中心和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尽管在进行基础训练之前采取了隔离措施,但是仍有数次无症状传播SARS-CoV-

2020-11-16

mSphere:如何理解社交隔离与微生物感染?

减少社交距离是专家建议的减少COVID-19传播策略的关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SARS-CoV-2病毒主要通过唾液或空气传播的呼吸道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采取防护措施,例如戴口罩,洗手和避免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可以防止病毒扩散。

2020-09-18

Science:快速识别和隔离有症状的COVID-19患者可缩短平均系列间隔

2020年7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香港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识别和分离有症状的COVID-19感染者可以缩短平均系列间隔(serial interval)。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7月21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

2020-07-23

研究揭示峨眉锥栗的杂交起源和生殖隔离位点非均匀分布

研究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的难点在于,检验杂交直接影响生殖隔离的形成。7月6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孙永帅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Genomic basis of homoploid hybrid speciation within chestnut tre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中国特有的峨眉锥栗研究系统为

2020-07-13

居家隔离期间如何获得良好的睡眠?

对许多人来说, COVID-19大流行期间不得不居家工作导致人们出现了新的不良后果:睡眠不足。

2020-06-06

Lancet盛赞:深圳控制COVID-19的关键在于接触跟踪和隔离

2020年5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据一项约翰霍普金斯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与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研究,中国深圳在COVID-19爆发的最初几个月,流行病学监测的广泛使用、隔离受感染的病人和检疫暴露人群使科学家估计这个大流行传染病的重要特征。他们的发现近日发表在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研究人员分析了深圳疾病控制

2020-05-22

我国科学家发表两篇论文,从粪便中分离出活的新冠病毒,并且在隔离房间的物体表面上检测到新冠病毒RNA

2020年5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之前称为2019-nCoV)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第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中山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下称第一组中国研究人员)从病死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了活的SARS-CoV-2病毒。相关研究结果于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