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服用阿司匹林对结肠直肠癌的裨益
据6月26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2项大型的研究中,服用阿司匹林与罹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之间的关系受到了BRAF基因突变的影响,常规服用阿司匹林与野生型BRAF结肠直肠癌风险的降低有关,但与变异型BRAF结肠直肠癌风险的降低无关;这些结果提示,变异型BRAF结肠肿瘤细胞可能对阿司匹林的作用较不敏感。 结肠直肠癌是全球与癌症有关死亡的首要原因。
:阿司匹林疗效确认有迹可循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通用的廉价血液稀释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和中风患者超过50年,但它是如何起作用的,为何有些人能从中受益、有些人却效果不佳,医生对此还知之甚少。据每日科学网7月4日报道,现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找到了60个可作为“阿司匹林响应标记”的基因,并开发出基于血液的基因活性检测,不仅能够准确地衡量阿司匹林对某位患者是否具有疗效,还可以作为一个强大的预报器预测其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有效性相关生物标志物
2013年7月7日讯 /生物谷BIOON/--针对心脏病人和中风病人,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血液稀释剂,该药物已经使用了50多年。但是医生对其工作机制以及为什么对有些人有效而对另一些人无效等问题依然知之甚少。 最近杜克大学科学家揭开了部分阿司匹林的谜团,并开发出一种通过血液检测基因活性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准确分析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
停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增加MI风险
8月3日消息 - 西班牙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在有心血管事件病史的患者中,与连续服用者相比,停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风险增加。 该研究纳入39513例首次接受阿司匹林处方(75~300 mg/d)用于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的患者(50~84岁),平均随访3.2年结果显示,与当前服用阿司匹林者相比...
Thromb Haemost: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不会增加颅出血复发风险
近日,国际医学期刋《血栓形成与止血》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上刊登了香港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发现,研究者发现颅内出血的康复者如其后因心血管问题而使用阿司匹林,并不会增加其颅内出血的复发风险。 据介绍,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常普遍而重要的心血管病药物,可用作治疗冠心病、缺血性中风、周围血管疾病等。
阿司匹林降低遗传性癌症风险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参与的一项国际合作新研究发现,有家族癌症病史者若长期服用阿斯匹灵达5年以上,其罹患癌症机率可显着降低约60%。 过去已知阿斯匹灵能降低癌症风险,相关研究也有近20年的历史,然而此次新研究首次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证实阿斯匹灵在这方面的疗效。
Cancer Cell:阿司匹林或有助抗癌
2月14日,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称,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症药物或许能够抑制癌细胞扩散,原因是它们有助于切断输送这类细胞的“高速公路”。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推测,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可帮助抑制恶性肿瘤扩散,却没有能在药理层面解释作用机理。 墨尔本彼得·麦卡勒姆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人员14日说,“阿司匹林这类药物的分子……能有效抑制淋巴管扩张,从而削弱肿瘤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的能力”。
中国何时才能拥有自己的“阿司匹林”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都在飞快地追赶世界水平。然而,医药产业却是个长期停滞不前的特例,或许其不堪程度只有中国足球能比。”在艾得辛全球首发会上,先声药业集团董事会主席任晋生说。在这样的场合,任晋生的话不禁耐人寻味。 中国的制药企业有5000家之多,在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制药业能与这个数字匹敌。另外,中国已经成为医药原料药的出口大户。
CGH:阿司匹林能够阻止巴瑞特食道炎产生
根据一项发表在2012年7月那期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期刊上的新研究,服用阿司匹林似乎能够降低患上巴瑞特食道炎(Barrett's esophagus, BE)的风险,其中巴瑞特食道炎已知是食道癌的最大风险因子。
Circulation:阿司匹林仍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药物
根据2012年7月16日发表在Circulation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对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的病人而言,阿司匹林仍然是一线治疗药物(first-line therapy),而且替卡格雷(ticagrelor)能够作为另一种抗血小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