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解析植物中独特的双RNA合成机制

   转座子(transposon)最早由美国遗传学家Barbara McClintock在玉米中发现,在细菌、病毒以及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广泛分布。转座子类似内源性病毒,能够在宿主基因组中“复制和粘贴”自己的DNA,以达到其自我“繁殖”的目的。活跃的转座子对基因组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高等生物通过对转座子DNA进行甲基化修饰将其沉

2021-12-28

Science子刊:表达一种非编码RNA可对抗骨骼肌衰老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挪威科技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运动对骨骼肌中非编码RNA基因的分子影响。他们发现了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CYTOR”,并研究了它在啮齿动物骨骼肌、线虫和人类细胞中的作用。

2021-12-10

建库技术助力RNA-seq在科研及精准医疗领域应用

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生物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式,使得在单碱基水平上对大量样本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检测成为可能。

2021-12-27

Advanced Science:揭示环状RNA促进相分离调控肿瘤发展分子机制

  环状RNA(circRNA)是由pre-mRNA通过反向剪接形成的闭合环状RNA分子。在生物体内,环状RNA可发挥miRNA海绵、结合蛋白以及翻译成短肽等分子功能调控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与线性mRNA相比,环状RNA独特的环状结构使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在细胞内可以更稳定的存在。因此,环状RNA更适合作为肿瘤的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然而

2022-01-26

Molecular Cancer: 单细胞RNA-seq分析发现一种非编码RNA介导肝癌对索拉非尼治疗的耐药性

索拉非尼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是fda批准的一线药物,用于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细胞癌(Hcc)。不幸的是,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微乎其微,总体生存期仅提高了3个月。在初步应答后,大多数肝癌患者出现抗药性和疾病进展。

2022-01-22

行业动态:汉氏联合韩忠朝董事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

近日,国内全球学者库网站公布了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榜。汉氏联合董事长韩忠朝院士上榜“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榜单,位列16855,是国内临床医学学科前10名的学者。

2022-01-27

PNAS:科学家成功实现通过编辑RNA来修复囊性纤维化中的蛋白质问题

2022年1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从基因产生蛋白质的过程类似于一个工厂,工人们遵循一套指令,在理想情况下,这些指令都是有效和明确的,但对于遭受囊性纤维化的人群而言,其机体中所发生的一个基因突变就会导致制造CFTR蛋白的指令出现混乱,这种突变会在错误的地方插入一个停止符号,并会导致细胞制造较少甚至不制造蛋白质;如果没有功能性的CFTR蛋白,患

2022-01-31

首个临床试验:唾液外泌体小RNA可作为食管癌检测和预后标志物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食道癌是世界年新增人数第8,年死亡人数第6的恶性肿瘤。而且,食管癌在中国尤为突出,全球每年新增和死亡的食管癌,均有超过一半在中国。在我国,绝大部分食管癌患者属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而患者在诊断时往往已处于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0%左右。为了提高患者的

2022-01-25

前列腺癌中的环状RNA:生物发生、生物学功能和临床意义

环状RNA(CircRNAs)是共价闭合的RNA分子,在多种肿瘤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前列腺癌(Pca)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2022-01-18

揭示脱氧核酶切割RNA分子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波恩大学和尤利希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原子分辨率下研究了DNAzyme如何实时地发挥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1月6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ime-resolve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an RNA-cleaving DNA catalyst”。

202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