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多酶合成维生素B12方面取得进展
该研究不仅开拓了除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合成法之外的第三种维生素B12合成方法,而且对维生素B12合成途径的解析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构建长途径、多元素的复杂无细胞合成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NEJM:司美格鲁肽再添新功能,让1型糖尿病患者告别注射胰岛素
这项小规模临床试验当中,他们发现刚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与全部患者(10 例)餐时胰岛素的停用和大多数患者(7 例)基础胰岛素的停用相关,并与观察期间 C 肽水平的升高和血糖控制的改
Nature:科学家揭示促进癌细胞对铁死亡易感背后的特定分子机制
来自德国慕尼黑赫姆霍兹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特殊机制,其或能通过药理性靶向作用一种铁死亡监测系统(ferroptosis surveillance system)来促进癌细胞发生死亡。
临床试验再次证实裸盖菇素对重度抑郁症有效,全新疾病管理范式有望诞生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迷幻小蘑菇”提取物裸盖菇素非常看好,它在抑郁症和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试验中都表现出了不俗的治疗潜力。
JAMA 子刊:发现维生素D提高癌症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可使这类癌症的生存率提高 1.5 倍
长期以来,维生素D在预防和治疗肿瘤中的作用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早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发现通过阳光照射改善维生素D状态与降低癌症风险相关。到二十世纪,人们发现结肠癌患者死亡率与每日太阳照射量呈负相
微量元素铁促进肠道黏膜免疫研究中获进展
铁被认为是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可广泛参与代谢过程如细胞发育和分化,并参与各种疾病的诱导。由于铁对包括致病菌在内的多数微生物的增殖颇为重要,且会加重肠道炎症性疾病,因此它们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经常被低
揭示FSP1的相分离促进铁死亡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的Marcus Conrad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名为icFSP1的新型抗癌药物,它能使癌细胞对铁死亡(ferroptosis)敏感。相关研究结果于2
研究发现孕酮和脂联素受体可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细胞功能和葡萄糖稳态
近年来,陈雁研究组发现PAQR9通过与BAG6的DUF3538结构域相互作用参与内质网蛋白质量控制。此外,PAQR9可通过调节肝脏细胞的转录因子PPARα的稳定性,参与饥饿诱导肝脏酮体生成和脂肪酸氧化
Nature子刊:通过电流刺激基因表达,激活人类细胞产生胰岛素
可穿戴电子设备被用于监控健康参数,如体力活动和血糖水平,但它们现在还不能用于直接改变基因活动。能控制基因表达的设备可能有利于涉及激活或沉默特定基因的医疗干预,例如增加体内特定激素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