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我国科学家发现重复刻板行为的脑-脊髓神经环路
自我梳理是人和动物清除自身体表异物(例如污垢)的本能重复刻板行为,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病理性重复刻板行为被认为是发现自闭症和强迫症等精神疾病发病机理的窗口。然而,大脑与脊髓之间如何协同引发重复刻板行为的神经机制还不清楚。近日,我国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在神经科学刊物《Neuron》杂志发表题为“A brain-to-spin
研究明确胃镜筛查的有效性和重复筛查的最优时间间隔
北大肿瘤医院流行病学室潘凯枫、李文庆、游伟程教授团队在 Endoscopy 杂志(IF="10.093)在线发表了题为“Beneficial effects of endoscopic screening on gastric cancer and its optimal screening interval: a population-based stud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研究揭示多态性重复基因的基因组演化机制
近百年来,进化遗传学工作致力于探索重复基因的起源机制和功能演化过程。经典观点认为,基因重复后产生两个完全等同的拷贝,其中一个冗余拷贝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获得新功能。也有观点认为,剂量效应和不完整基因重复等因素使重复基因并非是等同的冗余拷贝。剂量敏感基因(满足剂量平衡效应的蛋白复合体成员基因或X染色体编码的参与剂量补偿的基因)可能较少发生重
《自然》:癌基因“地震扩增”,驱动多种癌症!
染色体外DNA(ecDNA)是一类特殊的从正常基因组上脱落下来的游离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早在1964年,人们就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观察到了ecDNA的存在 [1, 2],但由于技术受限,人们对于ecD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未能有更进一步认识。2017年Paul Mischel团队在《自然》上发表文章证明,ecDNA在近一半的人类肿
Nature:ecDNA“抱团行动”促使癌基因表达扩增
一直以来大家都默认基因都是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外DNA(ecDNA)这一概念的出现可以说是颠覆了大家的传统认知,原来研究了半天,竟是搞错了方向,癌基因其实并不在我们关注的染色体上。由此,癌症研究打开了一扇新大门。ecDNA是一种存在于染色体外,高度开放的DNA 颗粒,普遍存在于人类癌细胞中。因其能通过基因扩增和改变基因调控来介导癌基因的
《自然》子刊:可扩增筛选肿瘤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技术,终于出现了
随着肿瘤的生长,机体的淋巴细胞会识别出这些异常的细胞,并浸润到肿瘤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TIL中有一部分是以肿瘤特异性新抗原为靶点的T细胞,这部分细胞具有很强的肿瘤杀伤能力。然而实际上,TIL的数量很少,且常常在肿瘤微环境中被抑制。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某些手段来特异性地识别和扩增TIL,从而实现肿瘤免疫治疗
一次扩增,双重覆盖!华大智造ATOPlex V3.0 + DNBSEQ测序平台联合出击
目前,超强新冠病毒变异株Omicron(B.1.1.529)在全球快速蔓延,为疫情防控监测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
Nat Biotechnol:新方法可选择性扩增识别人类实体瘤新抗原的肿瘤浸润性T细胞用于癌症治疗
在一项新的临床前研究中,来自瑞士洛桑大学和洛桑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高效产生大量免疫细胞的方法,所产生的免疫细胞专门用于识别新抗原---通常是患者所患癌症所特有的随机突变蛋白的小片段,并摧毁表达它们的肿瘤。他们开发的这种方法被命名为NeoScreen,极大地改善了对患者新抗原的识别,因此开发针对癌症的个性化免疫疗法具有相当大的前景。
Nat Commun:口腔免疫功能障碍与HIV感染过程中FOXP3+PD-1+Amphiregulin+ T细胞的扩增有关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Pandiyan团队发现正在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防止HIV在体内扩散的药物)的HIV感染者的口腔功能障碍部分是由于免疫系统中通常会抑制炎症的调节性T细胞(Treg)出现功能失调。因此,Treg细胞没有减少炎症,并通过持续的功能障碍导致这些感染者变得更容易患上其他疾病(如牙周病)以及遭受可能的病毒和真菌感染。
研究揭示胎肝造血干细胞扩增功能单元“HSC PLUS”
血液能够源源不断地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和免疫保护。作为血液源头的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不仅能够维持机体的终身造血,也是恶性血液疾病移植治疗的重要细胞来源。但是,造血干细胞来源不足限制其推广。如何扩增足够数量的功能性造血干细胞是基础科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在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胎肝是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天然场所;在这里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