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噪音塑造两栖类鸣声信号进化研究获进展
根据声音适应性假说(acoustic adaption hypothesis, AAH),动物的鸣声信号应该朝有利于在所处环境中高效传播的方向进化。目前,关于AAH的研究多集中于植被对动物声音的影响,从环境噪音的角度对AAH进行检验的工作相对较少。另外,与噪音相关的AAH研究中,仅有少数几个声学特征被用于大尺度分析。近期,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动物行为与仿
Nat Commun:影响机体血液系统衰老的进化驱动力或能帮助识别出高风险血液癌症患者群体
来自多伦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何携带ARCH的人群会患上急性髓性白血病,而其他人群则不会,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研究人员通过识别出高风险人群并对其密切监测,从而大大地推进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早期检测和治疗。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优化序列特异性的C-to-G单碱基编辑器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Optimization of C-to-G base editors with sequence context preference predictable by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孙
上海交大海洋学院发现与真核生物进化关系更靠近的新古菌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王风平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上在线发表了以“Expanding Asgard members in the domain of Archaea sheds new light on the origin of eukaryotes”为题的研究论文,海洋学院
最长COVID-19病例揭示新冠病毒的“超级进化史”
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COVID-19)疫情最初在全球蔓延之时,几乎所有人都期待着疫苗和药物尽快问世,从而终结这场疫情。然而,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具有更高传染性或更致命的突变毒株层出不穷,这场抗疫远未达到终点。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内部报告,Delta突变株基础传染值(R0)达5-9.5,远超过
Nature子刊报道裸子植物物种多样化和表型进化研究
确定生命之树中物种多样性和表型差异产生的主要的内部与外部驱动力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挑战之一。对于绿色植物,全基因组复制(WGD,或多倍化)是重要的进化驱动力,但WGD是否能与响应气候变化和新生态机遇的适应性辐射演化等进化过程一起塑造宏观进化模式尚不清楚。现存的裸子植物支系明显经历了古辐射演化、大量灭绝事件、超常的形态停滞和近期多样化等复杂历史,而裸子植物进化主
Genome Biology:科研人员开发出在单细胞中识别染色质类染色质拓扑相关结构域结构的算法
基因组DNA和组蛋白以特定的形式高度折叠在细胞核中,这一高级结构即三维基因组学,对细胞核内的诸多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基于染色质构象捕获(3C),尤其是高通量技术(Hi-C,ChIA-PET)的发展推动了三维基因组的研究,发现了包括染色质拓扑相关结构域(TAD),染色质环等一系列层次化的结构特征。近年来,单细胞水平下的Hi-C研究成为三维
Nature:新研究可实时观察癌症如何进化
2021年7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从变形虫到斑马,所有生物都在进化。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来自环境的压力导致具有某些特征的个体在群体中变得更加普遍,而具有其他特征的个体则变得不那么普遍。癌症也不例外。在一个不断增长的肿瘤中,具有最佳资源竞争能力和抵御环境压力的癌细胞将在频率上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在微观上的“适者生存”。但是,任何特定个体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