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中药塞络通或可改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力和执行功能,2期临床试验结果发布!
从机制上来说,塞络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且可以增加脑血流量和胆碱能功能,减少β-淀粉样蛋白积累,可能支持了本试验中观察到的对MCI的改善效果[3]。
Cell:揭示罕见的APOE 基因突变竟可阻止大脑损伤和认知障碍,有望开发出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方法
阿尔茨海默病困扰着哥伦比亚的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几代人中,有一半人在壮年时就患上了这种疾病。但是,这个家族中的一位成员却躲过了这个看似注定的命运:尽管遗传缺陷导致她的亲属在 40 多岁时就患上了痴呆症
《柳叶刀》子刊:“人生下半场”从事高体力劳动,与痴呆症和轻度认知障碍风险显著增加34%和80%有关
这项研究扩展了此前同类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年期的高职业运动量与生命后期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有关,即使考虑了疾病、社会人口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活方式等,这种关联仍然成立。
《柳叶刀》最新研究:高强度体力劳动与痴呆、轻度认知障碍风险增加相关
高强度体力劳动者需要注意力,虽然你的职业对体力消耗较大,但需要注意“过犹不及”、劳动过“量”可能适得其反,很可能需要提早预防老年认知功能障碍。
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减少Aβ淀粉样斑块,预防认知障碍,计划探索人体试验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等多种潜能,是神经再生和神经修复的理想细胞来源之一。近年来,干细胞治疗已经成为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一个极具前景的治疗新方向,且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常喝绿茶、咖啡和纯牛奶,与认知障碍风险降低有关
我国是痴呆症患者最多的国家,占全球痴呆症病例的近25%,并且以每年36万多例的速度增长。痴呆症的一个可改变因素是饮食,健康的饮食习惯与降低痴呆症患病风险有关。饮食干预对预防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至关重
哥伦比亚大学团队发现心力衰竭诱导认知障碍的机制
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会出现认知障碍,这并非巧合。在这项研究中,Andrew R. Marks和他的同事们揭示心力衰竭引发认知障碍的机制,并使用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实验药物,成功提高了心力衰竭小鼠的认知能力。
研究揭示发病年龄调节总抗氧化能力与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关系
研究显示,早发患者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较高,阴性症状更严重,视觉空间/结构、语言和RBANS总分均低于非早发性患者。同时,总抗氧化能力与更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症状相关。
JAMA子刊:斯坦福科学家揭示新抑郁症亚型,患者执行功能和反应抑制受损,且存在持续的认知障碍
总体来看,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抑郁症的亚型——认知生物型,其特征是认知控制的两个领域,执行功能和反应抑制的显著受损。这类患者信息处理速度慢,失眠较为严重,社会心理功能差,大脑认知控制回路的神经功能减弱,
《科学》子刊:科学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导致认知障碍的新机制!
一项新研究[6]发现,星形胶质细胞细胞质中TDP-43的积累促进干扰素诱导的趋化因子基因表达,产生过量的趋化因子,激活海马神经元的趋化因子受体,改变突触前功能并使神经元过度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