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干细胞与外泌体领域的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生物谷王越教授专访
王越教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是转化医学中心外泌体转化研究平台负责人,主要从事干细胞与外泌体领域的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工作。近5年带领团队在干细胞的非编码RNA调控机制、外泌体临床转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发现了以非编码RNA miR-181、linc-RoR、snoRNA 7A为代表的一系列干细胞自我更新调控分子,并阐明了干细胞中的内源性microRNA海绵作用机制。作为由生物谷
史赛克宣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DAWN试验结果
美国密歇根州卡拉马祖2017年11月15日电 /美通社/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已经发表了DAWN试验的结果,该试验是首个为利用机械取栓治疗“时间窗”晚期和觉醒中风病人提供强有力证据的试验。如今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缺血性中风病人接受了血栓切除术的治疗,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科学依据,难以支持发病时间超过6小时的治疗。DAWN试
【最新日程】2017(第四届)自噬与疾病转化医学研讨会
继2016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自噬领域的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Yoshinori Ohsumi(大隅良典)后, 自噬(autophagy)成为继凋亡(apoptosis)后,当前生命科学又一个研究热点。作为清除衰老或受损细胞器或蛋白质的重要方式,自噬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通过溶酶体降解细胞内物质成分的过程,对维持细胞内稳态至关重要,其功能的紊乱往往会导致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微生物感染, 炎症
肝癌转化医学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转化医学科学中心疾病基因组学研究组研究员刘扬,与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组研究员许国旺合作,在肝癌转化医学领域取得新进展,发现脯氨酸与羟基脯氨酸代谢途径,对肝癌细胞在缺氧微环境下的缺氧应答及生存率至关重要,提出抑制脯氨酸的生物合成可能作为潜在治疗肝癌的新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临床癌症研究》(Clin Cancer Res
【精彩摘要】-2017(第四届)自噬与疾病转化医学研讨会
继2016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自噬领域的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Yoshinori Ohsumi(大隅良典)后, 自噬(autophagy)成为继凋亡(apoptosis)后,当前生命科学又一个研究热点。有关自噬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自噬发生机制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澄清,如自噬的调控机制、自噬与肿瘤的关系以及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机制等。加深自噬机制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
基石药业苏州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苏州成功举行
-肿瘤免疫医学论坛也顺利举行-“拓新药时代,筑健康基石”苏州2017年10月29日电 /美通社/ -- 2017年10月28日,基石药业苏州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在苏州生物纳米园正式揭牌。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立新、苏州市科学技术局、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和信息化局、苏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有关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
【会议通知】2017(第四届)自噬与疾病转化医学研讨会
有关自噬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自噬发生机制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澄清,加深自噬机制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此, 生物谷将举办《第四届自噬与疾病转化医学研究研讨会》,围绕自噬调控新机制, 转化医学和自噬与疾病,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做深入探讨, 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临床转化。 一、会议亮点1、关注自噬前沿研究: 自噬机制调控, 自噬与与凋亡, 自噬相关基因的发现与
共建转化医学桥梁,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
前言 转化医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使实验室研究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临床的诊疗方案,实现患者、医者和社会受益最大化。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是现今实验室建设的一种灵活方式。生物谷参加了9月19日在中科院过程所举办的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开幕典礼,并在活动现场进行了采访。珀金埃尔默探索与分析解决方案(DAS)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金
构建转化医学合作平台,推动全国科研进程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9月19日,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开幕典礼在京召开。合作双方的高层领导为共建实验室揭幕,来自业内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并见证了这一精彩时刻。珀金埃尔默探索与分析解决方案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金南勳 (Nam-Hoon Kim)先生和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光辉研究员分别致大会欢迎辞。珀金埃尔默探索与分析解决方案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多个杂志报道CAR-T细胞可穿透血脑和血睾屏障杀伤肿瘤细胞,凸显比传统药物更大的优势
上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道了一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JCAR017)治疗后的临床结果。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并持续缓解12个月。同时在患者的脑脊液中检测到CD19 CAR-T细胞的存在,表明这些细胞具备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除此之外,在患者肿瘤回归(出现复发性病灶)时发生了CAR-T细胞的显着扩增,表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