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解析绿藻光合状态转换超分子复合体的三维结构
光合作用作为重要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光合作用状态转换是光合膜在光环境变化条件下调节激发能在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II(PSII)间均衡分配的一种快速适应机制,通过PSII主要捕光天线(LHCII)在PSII和PSI之间的迁移和可逆结合,改变两个光系统的捕光截面大小,进而实现激发能均衡分配
Nature 子刊:超1.8万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遗传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物菌群是贯穿人类整个生命周期中最丰富的微生物组成部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人体许多功能的正常运转密切相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训练免疫系统,还能通过脑肠轴影响大脑情绪。通常认为,饮食和药物等环境因素在塑造肠道微生物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个体之间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差异超过80%的现象无法解释,这意味着或许
PNAS:科学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人类基因组中的古老RNA病毒片段!
2021年2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多个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从人类基因组中识别古老的RNA病毒残留物,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如何教授AI系统来识别RNA病毒残留并利用其在
科学家们如何利用算法来加速人类疾病研究?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报告,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如何利用算法来加速人类疾病研究?分享给大家!【1】Diabetes Care:新研究发现多种人工智能算法在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面存在性能差异doi:10.2337/dc20-1877糖尿病仍然是美国成人失明新病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视力下降的最常见的糖尿病相关眼病。但是,目前缺乏眼科保健提供者,
超小氧化铁纳米颗粒放大肿瘤成像信号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陈春英课题组在利用乏氧组装的超小氧化铁纳米颗粒放大肿瘤的荧光和磁共振成像信号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Hypoxia-Triggered Self-Assembly of Ultrasmall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to Amplify the Imaging S
研究人员开发出深度学习超分辨显微成像方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广州生物岛实验室研究员李栋课题组,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教授戴琼海课题组,在Nature Methods上以长文(Article)形式发表了题为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ep neural networks for image super-resoluti
超25万女性队列研究发现,大剂量醋酸环丙孕酮与脑膜瘤风险增加560%有关
上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用于预防流产的孕激素药物。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使用这种药物的怀孕大鼠生出的幼崽几乎都是雌性,然而染色体分析发现,其实有大约一半幼崽是雄性的。由此,他们发现了这种孕激素药物具有抗雄激素的作用,这款药物就是醋酸环丙孕酮。醋酸环丙孕酮是第一代孕激素药物,也是第一种被引入医疗用途的抗雄激素药物,在大多数
加拿大研究人员创建用于药物发现的新型蛋白质折叠算法
据多伦多大学网站报道,该校唐纳利细胞与生物分子研究中心(Donnelly Centre for Cellular and Biomolecular Research)的计算生物学家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算法,可用于发现用于精准治疗的全新蛋白质分子。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细胞系统》(Cell Systems)杂志上。由分子遗传学教授菲利普·金(
Nature子刊:超5万人研究发现人体内神奇的棕色脂肪可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众所周知,肥胖是导致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人体中除了储存卡路里可导致肥胖的白色脂肪外,还存在有另外一种神奇的棕色脂肪(BAT),它有助于热量消耗和系统性葡萄糖及脂质利用的增加,因此被认为是治疗肥胖和代谢疾病的潜在靶标。但棕色脂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少,仅少量存于部分成年人的脖子和肩膀周围,因此目前尚未能大规模研究清楚棕色脂肪是否有利于人类心血管代谢
中山眼科中心肖传乐和刘奕志团队开发Nanopore测序数据新校正组装算法,并组装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高完整度基因组
三代测序技术(PacBio和Oxford Nanopore)可解决基因组重复区域的组装难题,提高基因组完整性,已成为发育、再生、肿瘤和其它疾病过程中细胞基因组组装的主流技术。其中,纳米孔(Nanopore)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更使得测序成本显着降低,并且由于其可实现超长读长(高达1Mbp),在复杂基因组组装中具有天然优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