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双色“条形码”或可用于机体癌症的精确成像
近日,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扮演微型二元“条形码”的杆状样单晶体进行分析,揭示了其追踪细胞的特殊功能及防伪措施,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PLoS ONE:促进生物成像技术发展的新型红外线蛋白标记物
近些年来开发的新型荧光蛋白Amrose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先进的近红外线成像过程中,近日,利用新型的进化平台技术,来自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红外线标记物,其可以有效帮助改善对组织的成像情况,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PLoS ONE:揭示卤素灯显微镜用于荧光细胞成像的新技术
近日,来自日本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低强度的光源,允许生物学家不破坏活细胞的前提下使得活细胞可见并且处理活细胞。在活细胞研究中使用的一般的显微镜依赖于强的紫外灯或者激光来照亮用荧光染料分子标记的细胞。然而高强度光源延伸的成像时间以及连续照射会对细胞带来损伤效应,尽管问题显得很复杂,但是研究者解释道,通过卤素灯来降低光源的强度可以解决光毒性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PLoS One上。
PNAS:超声波或可增强放疗效果
近日,加拿大研究人员在美国新一期《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报告说,动物实验显示,一种超声波疗法能让肿瘤对放射性治疗更加敏感。 放疗主要通过破坏DNA及肿瘤血管来摧毁肿瘤。微泡在超声激发的情况下,可以破坏病理结构薄弱的肿瘤新生血管。 研究人员通过静脉向实验鼠乳腺肿瘤部位注射了微泡,然后让该区域接触能使微泡破裂的超声波频率,部分肿瘤随后又接受了放疗。
PNAS:基于超声波的治疗可能增强肿瘤放疗的效果
一项刊登在PNAS上的研究发现,一种基于超声波的疗法能让小鼠的肿瘤对放射性治疗敏感。辐射主要通过破坏DNA以及——根据近来的证据——通过破坏肿瘤的血管从而摧毁肿瘤。Gregory Czarnota及其同事研究了一种已知能扰动血管的疗法——超声波调控的微泡激发。 这种微泡是微米直径的化学惰性气体球——是否能够增强辐射的肿瘤破坏效应。
PLoS ONE:超声触发骨细胞迁移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骨科生物工程研究实验室主任Yi-Xian Qin领导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超声能刺激成骨细胞的流动性,并触发其钙的释放,钙释放促骨细胞的增长。该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方法来开发非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等涉及骨质流失症状的疾病。 像骨骼、肌肉等组织受到机械负荷和应激如运动等刺激后存在强大的动态平衡状态。
中科院液相超声制备纳米天然药材颗粒方法获发明专利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成分研究组发明了一种利用液相超声技术制备纳米级天然药材颗粒的方法。7月16日获悉,该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液相超声制备纳米天然药材颗粒方法,专利号ZL200910117753.X)。 该发明以天然药材为原料,通过初粉碎,液相超声粉碎以及真空干燥等技术制得纳米级颗粒。
Cortex:新成像方法揭示人类大脑如何适应损伤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认知脑成像中心(CCBI)的科学家首次采用了一种新的组合神经成像方法,能够确切发现人类大脑是如何适应损伤的。发表在《大脑皮质》杂志上的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当一个大脑区域的功能丧失时,备用的次要大脑区域就会立即活化起来,取代不能工作的大脑区域以及它的“同盟者”。
Cell Host & Micro:开发出监视机体感染炎症应答反应的3D成像技术
2012年8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范德堡大学的研究者指出,一种揭示人体针对感染产生的免疫效应和识别涉及免疫反应蛋白质的3D成像技术可以为未来感染性疾病提供新的标志物和新型的药物开发思路。研究者结合了磁共振成像(MRI)和质谱成像技术来显现小鼠对于细菌感染所产生的炎症免疫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