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诺贝尔"揭晓, 卢煜明获生命科学大奖
今天下午,堪称中国诺贝尔的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卢煜明、薛其坤各获得高达100万美元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大奖奖金。 知社和您一起回顾一下这2位科学大家,和他们闪耀中国的科研成果,知社对大奖捐赠人的独家采访,以及业界对科学大奖的热评。
Nature:大规模研究揭示生命所必需的基因
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基因是生命所必需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描述了这些基因的大规模发现,以及它将如何影响对哺乳动物发育和人类疾病的理解。
深入解析青霉素如何挽救成百上千万人的生命?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中感染性疾病引发的死亡占到了死亡人数中的绝大多数,而且在发展中国家里,感染性疾病依然是引发大多数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医生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于1928年发明了青霉素(盘尼西林),该抗生素在改变现代人医疗卫生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后人类终于拥有了第一个抵御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武器了,从此人类就开始了使用抗生素的时代。
生命科学行业专家齐聚2016年Medidata中国年会探讨如何运用技术变革临床研发
上海 – 2016年9月14日 - 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临床研究领域云解决方案供应商Medidata(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DSO)迎来400多位行业精英和专家,参加公司在上海举办的2016年中国年会,共同探讨技术创新对于临床研发的变
谷歌DeepMind联手NHS开展人工智能设计头颈癌放疗方案设计研究
最近两年,全球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一个人工智能的高潮。而在生物医药领域中,人工智能更是有了大战拳脚的新天地。最近,谷歌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与英国的NHS达成了一项利用深度学习开展头颈癌患者放疗疗法设计的研究。
充满争议的生命起源假说:源自矿物晶体而非DNA有机分子
北京时间9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1966年,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提出了一个颇有争议的地球生命起源假说。50年过去了,他的理论是否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验证?从表面上看,毫无生气的石头似乎怎么也无法和生命联系在一起
享受“慢科研”style——专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杜立林、董梦秋夫妇 | 科研伉俪
城市西北角,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在这里,一对科研伉俪共同工作,他们是妻子董梦秋和丈夫杜立林。2007年,他们双双从海外归来,在这里分别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既是同事,又是夫妻。他们如何相识、相恋、相
这名诺贝尔奖得主的大胆决定,拯救了数亿人的生命
2015年的一个周一清晨,85岁的生物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ampbell)博士接到了一个未知来电。电话那头,一名记者通知说他刚被授予诺贝尔奖。有些不知所措的威廉沉默片刻,挂断了电话。
以分子角度看生命的伦理挑战
讲座主讲人通过向大家介绍天主教对于干细胞研究中产生的道德问题的看法,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如果我们不对人类生物的本质进行研究,就无法提升思想层面的 生活品质。他呼吁大家重新进行生命科学研究,认识到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价值,不是盲目反科学。同时人类应重新建立神学与现代科学之间的联系,带着对人类本质的思考,展开生物学研究。
重新编码生命:药物研发的革新,更是生物领域的伟大尝试
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拥有64个遗传基因密码子。但是哈佛大学的科学家认为他们可以改变这一现状,近日他们发表文章称,在实验室里他们创造了一个只含有57个密码子的完整的细菌基因组。这一实验对生物基因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编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