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王光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实验室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为polyglutamine病,如亨庭顿病(HD)及脊髓小脑变性)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 (1)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对细胞致死和神经退变的作用。(2)寻找介导polyglutamine致病的分子及探索其致病机制。(3)探索基因治疗的手段及评价其效果。

本实验室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为polyglutamine病,如亨庭顿病(HD)及脊髓小脑变性)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 (1)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对细胞致死和神经退变的作用。(2)寻找介导polyglutamine致病的分子及探索其致病机制。(3)探索基因治疗的手段及评价其效果。

2016-07-26

蒲慕明获2016年度Gruber神经科学

美国时间6月7日,Gruber基金会宣布2016年度Gruber神经科学奖将授予世界知名科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杰出生物学荣誉教授蒲慕明,以表彰他在大脑神经可塑性的

2016-06-11

Nat Biotechnol:神经科学家开发穿过血脑屏障进行基因治疗的新方法

如何穿过血脑屏障是医学治疗所面临的一个特别的挑战:由细胞紧密排列形成的血脑屏障将脑部与外部环境隔绝开来。虽然血脑屏障能够阻止有害化学物质以及细菌入侵我们的控制中心,但同时大约95%的口服和静脉注射药物也被血脑屏障所阻挡。这就导致医生在进行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只能选择直接将药物注射到脑部,而这种侵入性方法需要在颅骨上钻孔才可以实现。

2016-06-13

Neuron:科学家在血液中发现可检测神经元损伤的生物标记物

最近来自德国的科学家在血液和脑脊液中发现神经元细胞释放的神经细丝轻链蛋白能够反映神经元细胞的损伤程度。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euron上。这项研究表明这些神经细丝轻链蛋白或将为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以及治疗效果提供重要信息。

2016-06-15

PLoS Comput Biol:科学家开发计算模型分析癌细胞代谢 为阻止癌症转移提供靶点

近日,来自冰岛大学的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计算模型,通过分析乳腺上皮细胞的代谢特点以及信号通路研究癌症转移,该研究或将有助于开发具有细胞特异性的抗癌干预措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上。

2016-06-11

PLoS Biol:科学家发现对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分子

来自印第安纳大学等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了一些证据表明一种叫做NMNAT2的酶能够帮助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Biology上。

2016-06-06

科学家开发新算法帮助计算机理解人类语言 实现人工智能指日可待

来自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了一种算法,能够帮助计算机处理和理解人类语言。

2016-05-12

访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所长蒲慕明:竞逐脑科学 中国将上快车道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将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称为“兵家必争之地”。近日,来自多国的60多名神经科学家齐聚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讨论开展脑科学的全球合作,力图推动“国际大脑空间

2016-04-28

Nature:科学家成功解析和神经变性疾病相关特殊受体的晶体结构

Sigma-1分子在遗传性上和人类机体中的任何其它蛋白没有关联,其实阿片样受体家族的“养子”,其更喜欢作为结合真正阿片样受体的镜像版本药物,在过去10年里,Sigma-1和神经变性疾病、成瘾症及疼痛疾病直接相关,然而科学家们几乎并不清楚Sigma-1的具体作用机制。

2016-04-12

Science:科学家发现副交感神经元或起源于外围神经胶质祖细胞

近日,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大脑中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形成方式或许和科学家之前认为的不同,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这项研究是发育生物学领域的一种新的现象,其或许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治疗神经系统认知障碍的新型疗法。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