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阐明了神经发生相关蛋白驱动小细胞肺癌的肿瘤进展
小细胞肺癌(SCLC)占人类肺癌的10%-20%,是最具侵袭性和致命性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不到35%。小细胞肺癌在诊断时通常是转移性的,这排除了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机会。
《自然·神经科学》:焦虑时为何社恐?浙大二院团队破解背后神经环路!
李晓明团队发现从中缝背核到基底杏仁核有两条不同的5-HT神经元投射通路,焦虑可激活其中的一条投射通路而减少基底杏仁核中5-HT的释放,从而通过间接影响另一条投射通路中的HTR1A和HTR1B受体
Nature子刊:科学家开发可执行复杂功能的细胞生物计算机
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以色列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共同合作,将电气工程概念与生物工程工具结合在一起,首次在活细胞中创造出用于执行人工
《科学》子刊:科学家发现Tau蛋白诱发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神经炎症的新机制!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伴随神经炎症激活。有研究者认为,神经炎症可能直接参与诱导疾病的发生,因此探究诱导神经炎症的因素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筛查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4位科学家因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和治疗,荣获雨水奖
雨水慈善基金会是由著名的私募股权投资者和慈善家 Richard E. Rainwater 在1990年代初创建的。RCF支持K-12教育、医学研究和其他有价值的事业的一系列项目。
科学家利用iPSC首次培养出高度成熟神经元,有望治疗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自 2006 年山中伸弥等发现了将体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的奥秘后,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聚集到了这一领域。人们相信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可被用于广泛的体外研究,甚至用于更加精准的定制化细胞疗法中。
《自然》子刊:衰老过程中肌肉流失,可能是神经酰胺的锅!科学家发现,靶向鞘脂合成通路可能是改善衰老相关肌肉减少的有效措施
人口老龄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预测结果显示,在未来的40年中,超过60岁的人口比例将达到22% [1],因此,实现健康衰老是目前全球健康卫生领域的重大目标。
《科学》杂志报导纳流体仿神经功能研究成果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活体分析化学院重点实验室于萍和毛兰群团队发展了一种聚电解质限域的流体忆阻器,利用单个器件首次实现了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导的模拟。
cell子刊:我国科学家揭示压力性失眠发生的神经机制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障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约3/4人群曾存在睡眠困扰,其中失眠人群占23.5%。
《JAMA·神经病学》:警惕!科学家首次证实,使用抗癫痫药物与帕金森病风险增加80%有关
本研究首次证实了服用AED会增加PD发病风险,且服用AED种类和数量越多,对PD发病风险的影响越明显。此外,限制模型中癫痫、服药时间长度和PD诊断的情况下,服用AED仍能显著增加PD的发病风险